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文化 > 正文

大数据告诉你,互联网+传统戏曲的未来发展路径

2017-10-30 17:31:44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新华网北京10月30日电瞭望智库27日在京召开研讨会,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等机构的专家以及文化部艺术司、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就其近期完成的《互联网世界的传统戏曲文化图景》报告进行了研讨。

《互联网世界的传统戏曲文化图景》主要利用大数据手段描述和分析了传统戏曲在公众性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的生存和传播状况,涵盖网络搜索、网络社交平台、网络音频APP、视频网站等主要的网络文化平台,也是国内首份类似研究成果。

根据对1900位各剧种名家、6917个名剧目的统计和分析,豫剧是目前最受网络用户关注的传统戏曲剧种,李胜素、马金凤等成为各自剧种最受关注的演员。而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传统戏曲网络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没有一位排名靠前的戏曲名家是PC端搜索量上升而移动端关注度下降的。然而,传统戏曲的网络搜索情况近年来总体呈下行趋势。

网络音频APP、视频网站等音视频网络平台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戏曲用户虽然增长很快,但较评书、相声等传统文化形式处于明显弱势,且关注传统戏曲的用户与平台主流用户相比年龄更大。

报告还揭示了提升传统戏曲在互联网世界竞争力的一些方向。如动画片《京剧猫》已经成为影响京剧网络关注度的最主要因素,其关联度仅次于“脸谱”。与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网络表演等数字文化内容产品进行创新性结合,应是互联网+传统戏曲未来发展的重要路径。

针对目前传统戏曲的网络生存状况,报告还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互联网+传统戏曲”工作框架,如推进实施意见、部际协调小组等;组建由互联网界人士参与的顾问小组,制定符合网络发展规律的行动计划;在院校开设网络直播等流行数字文化课程,以及尽快建立公益性的互联网+传统文化监测、分析机制等。

瞭望智库常务副主编山旭表示,十九大报告强调“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就目前文化事业发展的方向而言,互联网+就是主战场,传统戏曲、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依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

与会专家学者和主管部门官员对于《互联网世界的传统戏曲文化图景》的创新性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这份报告借助数据深层次分析挖掘,首次比较全面地揭示了传统戏曲在互联网世界的生存状况和重大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对策建议。专家们也对该课题的下一步开展提出了建议。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兼支部书记、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刘文峰表示,报告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目前已经到了深入研究“互联网+传统戏曲”的时候,报告对传统戏曲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情况提供了真实的数据,一些基本结论与专业机构的调研结果一致,这些数据分析为进一步研究传统戏曲的深层次问题提供了扎实依据和创新思路。

刘文峰建议,未来应进一步持续该项研究,特别是更多考虑戏曲的文化属性,如与民俗相结合。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简认为,报告利用大数据手段归纳和分析用户在互联网对传统戏曲的关注和传播情况,呼应时代,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她建议,在下一步研究中,可加强与其他舞台艺术如歌剧、话剧的比较。同时,她认为,未来可以通过政府补贴等形式,加强传统戏曲在网络音视频平台的推广和传播。

“传统戏曲、传统文化在网络上的存在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传播,更多是以文化产品的形式存在。”山旭解释说,“大数据重在挖掘分析,而这其实是一项内容工作,很难只用一套软件直接得出结论。我们后续开展该项研究,也将立足于国家文化建设和提升国际文化竞争力的角度,而非简单的产业数据统计,争取通过现代化的研究方法推动传统文化现代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