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国家公务员局网站消息,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即将开始。2017年10月29日以后,报考人员可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http://bm.scs.gov.cn/2018)查询招考公告、招考职位、报考指南、考试大纲、政策法规等信息。 据介绍,本次招录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加,计划招录2.8万余人。考生报名主要采取网络报名的方式,报名时间为2017年10月30日至11月8日。公共科目笔试定于2017年12月10日在全国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和个别较大的城市同时举行。 据了解,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是继续坚持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省级以上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全部用于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以下职位以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为主,引导和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报考基层职位,到基层建功立业。中央机关直属机构市(地)级以下职位,原则上安排15%左右的计划专门用于定向招录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其中重点招录大学生村官。 二是适当降低艰苦边远地区进入门槛。继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印发的《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14〕61号)要求,对艰苦边远地区县(区)级以下职位,视情况采取适当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限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降低进入门槛,同时,设置一定数量的县(区)级以下职位面向当地户籍、生源或在当地长期生活、工作的人员招考,落实新录用公务员最低服务年限,稳定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队伍。 三是进一步提高考试科学化水平。继续对省级以上和市(地)级以下职位分别命制公共科目笔试试题。对银监会、证监会特殊专业职位和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的8个非通用语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实行“2 X”考试模式,即除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两门公共科目考试外,考生还需要统一参加专业科目考试或外语水平测试,突出对专业能力和素质的测查。指导部分中央机关和直属机构结合本单位本行业特点自主命制面试试题,进一步提高试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注重加强职位分析、资格审查、体检、考察、公示等其他环节工作,从整体上进一步提升考录工作科学化水平。 四是进一步严格考察工作。招录机关将按照好干部的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根据拟录用职位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全面了解考察对象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职位匹配、学习和工作表现以及需要回避的情况等,并对考察对象的档案进行严格审核,重点审核年龄、工龄、党龄、学历、工作经历等内容,严把选人政治关、品行关、廉洁关、能力关。 五是进一步强化考试安全。加强与中央网信办、公安、工信、教育等部门的合作,加大防作弊技术和手段的应用,严厉打击助考作弊集团和培训机构涉考犯罪行为。倡导诚信报考,践行诚信承诺,对公示或备案后放弃录用资格的人员采取一定约束措施,建立健全公务员录用考试诚信档案。进一步严肃考风考纪,严格按照《刑法修正案(九)》和《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处理考试作弊人员。加强对考试工作人员的警示教育和安全保密教育,强化考试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可追溯、可倒查的考试安全责任追究机制。 五是进一步强化考试安全。加强与中央网信办、公安、工信、教育等部门的合作,加大防作弊技术和手段的应用,严厉打击助考作弊集团和培训机构涉考犯罪行为。倡导诚信报考,践行诚信承诺,对公示或备案后放弃录用资格的人员采取一定约束措施,建立健全公务员录用考试诚信档案。进一步严肃考风考纪,严格按照《刑法修正案(九)》和《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处理考试作弊人员。加强对考试工作人员的警示教育和安全保密教育,强化考试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可追溯、可倒查的考试安全责任追究机制。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再次郑重声明,本次考试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假借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考试教材编委会、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授权等名义举办的有关公务员考试辅导班、辅导网站或发行的出版物等,均与本次考试无关,敬请广大报考者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 |
相关阅读:
- [ 09-19]2018年度国考时间确定 国考报名已连续9年超百万人
- [ 05-10]“国考”补录资格审查工作结束
- [ 05-10]2017国考开考 148万考生共赴考场
- [ 05-10]3年来最大规模国考补录:1.2万余人"捡漏"进面试
- [ 05-09]1.2万余名考生进入“国考”公务员补录面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