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历史重任 开创复兴伟业——新一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诞生记
2017-10-24 22:38:35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林晨 陈晖 |
分享到:
|
精准选人,科学用人——大力创新考察方式方法,把党和人民事业需要的好干部选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改进考察工作的理念思路、程序步骤、方式方法,做到考准考实干部、用对用好干部。 如何考准考实?总书记指出,一要深入细致,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了解情况;二要全面辩证,既知人之长、知人之短,也知人长中之短、知人短中之长;三要看事业需要,把事业需要、岗位要求同促进干部成长、调动各方积极性结合起来。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十九大干部考察领导小组和各考察组瞄准精准科学选人用人的目标,积极探索、成功实践了一系列新方法新举措。 ——创新考察方式,既深入谈话,又实地察看。 考察的目的是听实话、察实情。考察组聚焦这一目标要求,坚持走群众路线,千方百计改进考察方式。 谈话前做好准备工作,精心设计问题,找准谈话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谈话中不限时间,有的一谈就是两三个小时,有的白天没谈完晚上接着谈;遇到思想上有顾虑的,放下笔记本、关上电脑,营造宽松环境…… 作为谈话的补充,考察组十分注重实地考察、拓展延伸,采取明察暗访方式,深入了解人选的真实情况: 打车去城市街区、商铺、公园广场,观市容市貌、听街谈巷议、看重点项目;深入农村、走进贫困户察看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登门听取老同志意见…… 大家反映,这次考察谈话从从容容、踏踏实实,考察组问得很细、很实,自己有责任讲真话、讲心里话。 ——改进考察材料,从“拍照片”到“录视频”。 考察材料是考察成果的体现,也是考察工作水平的展示。 为达到“表达更精准、内容更具体、语言更平实、特点更鲜明”的要求,各考察组纷纷拿出了“绣花”功夫。 有的抓住人选关键信息、个性化特征,准确概括其特点,着力刻画其形象;有的用事实说话,干部的德才表现更加真实具体,有血有肉。 听取考察组汇报时,有的领导同志评价道:“画得像、画得准,看了考察材料如见其人。” ——强化分析研判,透过现象看本质。 党中央明确提出,十九届“两委”人选考察工作要注重观察干部的综合表现,既看业务发展,又看党建工作;既看工作结果,又看主观努力;既看现实情况,又看发展趋势;既看领导班子整体,又看干部个人表现;注重在比较中识别干部,从政治素质、工作经历、专业素养、道德品行以及整个班子的相容性和匹配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各考察组坚持“交换、比较、反复”,深入分析研判,对干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在对一名人选进行考察时,有同志觉得这名干部工作经历丰富,特点不好把握。经过集体分析,考察组认为,这名干部任市委书记时注重抓农村脱贫、农民增收;任政府副职后,仍然盯住脱贫攻坚,接着原来的思路干,而且干出了成效,说明他有韧劲,有“钉钉子”精神。 对一名考察对象,考察组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本着对干部负责的原则,考察组一方面多方求证,一方面多次研究,逐渐对其有了更形象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弄清了一些同志对他有不同看法的原因,得出了这名干部存在的是工作方法问题而非原则问题的结论。 这次考察工作既是对党内政治生态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全体党员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的一次历练。 鉴于此前发生的辽宁等地拉票贿选、破坏选举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十九届“两委”人选考察工作,要以最坚决态度、最果断措施,确保风清气正,推动形成良好政治生态。 各考察组严格执行中央各项纪律要求,建立健全制度,让“规矩无所不贯”;坚决克服抹不开情面的心态,严肃处理那些打“擦边球”、穿“隐身衣”、搞“变脸术”等形形色色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千挑万选,千锤百炼。 经过精准科学的深入考察、比较择优,十九大干部考察领导小组研究提出了十九届“两委”人选遴选对象。2017年9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统筹考虑,研究提出“两委”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名单。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两委”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名单,并决定提交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 |
相关阅读:
- [ 10-24]外国领导人、政党和组织祝贺中共十九大召开
- [ 10-24]外国政要评价十九大
- [ 10-23]世界眼中的中共新形象:勇于创新 自我革新 开放自信
- [ 10-23]勇于创新 自我革新 开放自信——世界眼中的中共新形象
- [ 10-22]中国推动世界共同发展——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共十九大
- [ 10-21]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世界聚焦中共十九大报告关键词
- [ 10-21]【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普京评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国着眼未来前景非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