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9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一线城市房价环比持续下降,二三线城市环比涨幅继续回落。其中,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继续全部下降或持平,同比涨幅全部回落。 对此,有关人士指出,当前,房地产调控效果逐步显现,楼市有所降温,总体运行比较平稳。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方针指引下,调控力度不会松劲。房地产长效机制也在抓紧研究制定。这些将共同促进住房回归居住属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九月楼市再降温 9月份,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继续得到有效抑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到9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均连续12个月回落,二线城市分别连续10个月、8个月回落,三线城市均连续2个月回落。15个热点城市中,从环比看,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全部下降或持平;从同比看,涨幅均继续回落,回落幅度在1.8至8.8个百分点之间。 与此同时,商品房销售增速平稳回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从今年年初的25.1%回落到1-9月份的10.3%,其中商品住宅从23.7%回落到7.6%。商品房销售额增速则从年初的26.0%回落至1-9月份的14.6%。 “目前,房地产市场总体运行比较平稳,在政策调控、需求释放的大背景下,楼市有所降温。一系列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特别是在此前房价上涨过快的热点城市体现比较明显,投资投机性的需求得到了有力遏制。”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对于未来走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指出,我们预计,今年四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还将延续成交量增速回落、成交价格趋于稳定的走势。全年房地产市场走势,将保持目前平稳运行的态势。 调控力度不松劲 “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王蒙徽表示,我们将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松劲,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连平认为,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还会继续,抑制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推动三四线城市去库存依旧是重点。在此过程中,强调住房回归居住属性十分必要。而在后续政策方面,还应该有更多有针对性的措施,既要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也要合理支持刚需或改善性需求。 楼市调控持续推进的同时,市场也存在一种疑虑,即这会不会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对此,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邢志宏指出,在房地产调控过程当中,由于采取了因城施策、因地制宜的办法,而不是一刀切的调控,在调控方式上,也不是一味地限制需求,特别是针对一线城市住房供求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国家鼓励在供求矛盾突出的地方,通过加大住宅土地的供应来解决房地产的问题,所以,前三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长是比较平稳的,对经济的发展依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房地产的风险也得到了有效的化解。 长效机制在制定 调控力度不松劲,长效机制在制定。日前,在回答媒体有关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问题时,王蒙徽说,住建部及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落实这方面工作,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推进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 住建部介绍,目前,正在进行12个大中城市住房租赁试点工作,支持北京、上海市积极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同时,在抓紧推进住房租赁市场的立法工作。房地产长效机制目前也在抓紧研究制定。 “加快长效机制建设对促进住房回归居住属性、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在此过程中,住房租赁、共有产权住房都是长效机制探索中的重要部分。同时,应充分考虑政策、措施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联系,如在土地供应方面,应合理增加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住宅用地供应,这可以有效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预期、并有助于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此外,在税收、金融及市场价格等多个方面也都应该进行通盘考虑与安排。”连平说。 |
相关阅读:
- [ 10-21]楼市的平衡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 [ 10-20]中国楼市“降温” 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持续回落
- [ 10-18]市场供应量有望加大 厦门楼市四季度推盘加速
- [ 10-17]楼市限售政策继续升级 石家庄经适房最长限售5年
- [ 10-10]港媒:内地楼市“黄金周”遇冷 北京仅卖出百套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