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点赞的中国“新四大发明”,这个假期表现如何?
2017-10-07 17:45:51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陈虹虹 刘宝琴 |
分享到:
|
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国庆期间,“新四大发明”表现如何呢? 网红“复兴号”迎首个假期考验,“高铁游”火了 “十一”长假进入第七天,全国铁路发送旅客量继续保持在千万人次以上。其中将近四成的游客乘坐高铁出行,“高铁游”受到青睐。 今年国庆是“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提速后的第一个长假。时速350公里,从北京到上海只需要不到4个半小时,全列提供免费Wi-Fi,“复兴号”成了“网红”,游客拍照片发朋友圈也成了标配。 游客:因为复兴号是现在中国最快的高铁嘛,中国速度。 游客:很稳,而且很舒适。你在以前的列车上是不会这么稳的。 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突破2.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四纵四横”高铁网基本成型,建成了世界最现代化的高速铁路网。 虽然假期前两天和后两天热门线路依然“一票难求”,不过随着越来越多城市加入到全国高铁网,游客返乡、外出旅游变得更加便捷。今年国庆,在江西瑞昌工作的廖先生没有像以往一样忙着刷往返火车票。9月中旬武九高铁的开通,使瑞昌加入高铁网,经停瑞昌的动车也由以前的4趟增加到20多趟。 廖先生:武九高铁开通以后,可以选择的车次多了,高铁和动车加起来,有20多趟,差不多每半个小时就会有一趟,所以坐车比较方便。 热门景区共享单车不添堵 到达目的地后,游客可以骑上共享单车在城市游览,更便捷,也更能感受当地的气息。 西安游客:来西安就是为了体验古都的文化气息,用(共享)单车旅游其实是很舒适的一种方式。 北京游客:来北京之后我跟朋友骑自行车在街上走,路过了好多景点,很便捷。 不过,共享单车的涌入,也给景区管理带来压力。今年清明假期,10万辆自行车涌入杭州西湖,造成交通瘫痪。半年过去后,十一的西湖变得秩序井然。 杭州游客:今年的清明、五一我都来过(西湖旅游),那时候觉得不是太好。清明、五一雷峰塔你别说走自行车,你连人都过不去。十一做的很不错。 在景区入口,景区管理人员和共享单车企业运维人员忙着组织车辆停放。西湖景区城管凤凰中队机动分队长许恩波介绍,他们设立标识牌,提醒游客按秩序停放: 这些路段我们都设立了隔离桩,还有提醒标志,提醒末端出行的游客哪些区域不能停放。又设置了引导员,告诉他们哪些位置可以停放。 快递不放假,新零售成景点 “在路上”的不止游人,还有一个个快递。国庆节期间,各大电商也搞起了打折促销活动。北京市民李先生网购了些零食,本来担心国庆期间送货会变慢,不过第二天就收到了快递。 昨天在网上买了点糖果,本来以为十一发货会很慢,结果今天一早就送到了。 快递快速抵达的背后,是“智慧物流”的快速发展。智能仓分拣员李希迎介绍,他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智能分拣机器人一起分拣快递,配送效率更高。 由于有了这些机器人的帮助,我们的效率也翻了三倍。我一分钟能拣12件。你上午下的单,下午就能收到。每天有几万个包裹都是从这里发出。 今年国庆,网购也有了升级版——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上海一家旅游社甚至推出上海盒马鲜生、杭州家时代的新零售“一日游”,吸引年轻游客。 不带钱也能横扫世界!中国移动支付自带“冲击波” 十一黄金周,不少国人选择出境旅游:在巴黎塞纳河畔,有游客通过微信扫码订票;在孟买街头,有人用支付宝买印度飞饼;在日本零售店、在泰国街头小巷、在莫斯科地铁……我国的移动支付加速出征海外。 未来5年让中国出境旅游达到7亿人次,这是《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16》设定的“小目标”。设想一下,当累计一半的中国人游览世界时中国游客给全球贡献的消费量,还有生活方式的改变,而移动支付,必然是其中之一。 这个黄金周,移动支付的冲击已经在被公认为“互联网洼地”的欧洲显现。如今,中国游客在德国慕尼黑机场购物,只需扫码支付,而不用再兑换外币。 慕尼黑机场免税店销售员:没想到现在支付宝都已经能达到欧洲或者能达到德国的程度,他们觉得能用银联付款都已经特别好了。 纵览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还是蓝海一片,而中国移动支付已经走在前列。 如果说移动支付“把钱包搬到了手机上”,那么网购“用一辆购物车买遍全世界”,高铁“拉近天涯海角的距离”,共享单车则是“把最后一公里更轻松”。今年的黄金周,新四大发明让国庆假期有了更具有科技范儿的打开方式。 |
相关阅读:
- [ 10-07]中国将加强生物质发电管理 控制只发电不供热项目
- [ 10-07]加州警方打捞中国夫妇遗体 8月在国家公园驾车坠崖
- [ 10-07]中国元素走世界:中餐西做为文化走出去提供良方
- [ 10-07]中国代表在联大阐述关于加强全球安全治理四点主张
- [ 10-07]《点赞中国—“五个一百”正能量展播》片段五:关键词—信念
- [ 10-07]财经观察:增长稳健 风险可控 创新驱动——海外点赞中国出色完成经济调控“高难度动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