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老外点赞的中国“新四大发明”,这个假期表现如何?

2017-10-07 17:45:51 佟亚涛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陈虹虹 刘宝琴  
分享到:

    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国庆期间,“新四大发明”表现如何呢?

  网红“复兴号”迎首个假期考验,“高铁游”火了

“十一”长假进入第七天,全国铁路发送旅客量继续保持在千万人次以上。其中将近四成的游客乘坐高铁出行,“高铁游”受到青睐。

今年国庆是“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提速后的第一个长假。时速350公里,从北京到上海只需要不到4个半小时,全列提供免费Wi-Fi,“复兴号”成了“网红”,游客拍照片发朋友圈也成了标配。

游客:因为复兴号是现在中国最快的高铁嘛,中国速度。

游客:很稳,而且很舒适。你在以前的列车上是不会这么稳的。

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突破2.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四纵四横”高铁网基本成型,建成了世界最现代化的高速铁路网。

虽然假期前两天和后两天热门线路依然“一票难求”,不过随着越来越多城市加入到全国高铁网,游客返乡、外出旅游变得更加便捷。今年国庆,在江西瑞昌工作的廖先生没有像以往一样忙着刷往返火车票。9月中旬武九高铁的开通,使瑞昌加入高铁网,经停瑞昌的动车也由以前的4趟增加到20多趟。

廖先生:武九高铁开通以后,可以选择的车次多了,高铁和动车加起来,有20多趟,差不多每半个小时就会有一趟,所以坐车比较方便。

  热门景区共享单车不添堵

到达目的地后,游客可以骑上共享单车在城市游览,更便捷,也更能感受当地的气息。

西安游客:来西安就是为了体验古都的文化气息,用(共享)单车旅游其实是很舒适的一种方式。

北京游客:来北京之后我跟朋友骑自行车在街上走,路过了好多景点,很便捷。

不过,共享单车的涌入,也给景区管理带来压力。今年清明假期,10万辆自行车涌入杭州西湖,造成交通瘫痪。半年过去后,十一的西湖变得秩序井然。

杭州游客:今年的清明、五一我都来过(西湖旅游),那时候觉得不是太好。清明、五一雷峰塔你别说走自行车,你连人都过不去。十一做的很不错。

在景区入口,景区管理人员和共享单车企业运维人员忙着组织车辆停放。西湖景区城管凤凰中队机动分队长许恩波介绍,他们设立标识牌,提醒游客按秩序停放:

这些路段我们都设立了隔离桩,还有提醒标志,提醒末端出行的游客哪些区域不能停放。又设置了引导员,告诉他们哪些位置可以停放。

  快递不放假,新零售成景点

“在路上”的不止游人,还有一个个快递。国庆节期间,各大电商也搞起了打折促销活动。北京市民李先生网购了些零食,本来担心国庆期间送货会变慢,不过第二天就收到了快递。

昨天在网上买了点糖果,本来以为十一发货会很慢,结果今天一早就送到了。

快递快速抵达的背后,是“智慧物流”的快速发展。智能仓分拣员李希迎介绍,他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智能分拣机器人一起分拣快递,配送效率更高。

由于有了这些机器人的帮助,我们的效率也翻了三倍。我一分钟能拣12件。你上午下的单,下午就能收到。每天有几万个包裹都是从这里发出。

今年国庆,网购也有了升级版——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上海一家旅游社甚至推出上海盒马鲜生、杭州家时代的新零售“一日游”,吸引年轻游客。

  不带钱也能横扫世界!中国移动支付自带“冲击波”

十一黄金周,不少国人选择出境旅游:在巴黎塞纳河畔,有游客通过微信扫码订票;在孟买街头,有人用支付宝买印度飞饼;在日本零售店、在泰国街头小巷、在莫斯科地铁……我国的移动支付加速出征海外。

未来5年让中国出境旅游达到7亿人次,这是《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16》设定的“小目标”。设想一下,当累计一半的中国人游览世界时中国游客给全球贡献的消费量,还有生活方式的改变,而移动支付,必然是其中之一。

这个黄金周,移动支付的冲击已经在被公认为“互联网洼地”的欧洲显现。如今,中国游客在德国慕尼黑机场购物,只需扫码支付,而不用再兑换外币。

慕尼黑机场免税店销售员:没想到现在支付宝都已经能达到欧洲或者能达到德国的程度,他们觉得能用银联付款都已经特别好了。

纵览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还是蓝海一片,而中国移动支付已经走在前列。

如果说移动支付“把钱包搬到了手机上”,那么网购“用一辆购物车买遍全世界”,高铁“拉近天涯海角的距离”,共享单车则是“把最后一公里更轻松”。今年的黄金周,新四大发明让国庆假期有了更具有科技范儿的打开方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