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系列调控政府下决心稳房价 下一步将如何? 央视网消息:大家都知道,每年的“金九银十”一直到是楼市传统的销售旺季。但是今年自9月22日起,西安、南昌、南宁、长沙、贵阳、石家庄、武汉等多个省会城市和重庆市在两天时间里密集出台楼市调控新政,其中6个城市实施了限售。限售也成为本轮调控有别于以往调控周期的最大特征。 其中,重庆市和南昌市规定,在限售区购买的新建商品房,取得不动产权证两年后方可转让;贵阳的限售期为签购房合同之后的三年;南宁则是限售升级:法人单位购买二套及以上住房限售两年,此前南宁已有规定,购房人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两年后才可转让;长沙新购住房满三年后才可转让,首套住房购买满三年之后,才能购买二套房。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主任朱道林说,最近密集出台的这些城市的情况来看,一是这些城市前期的价格涨幅相对比较稳定,而今年以来他们价格开始出现相对一定程度的上涨,另外,这些城市相对供求关系或者说人口规模相对也比较大,那么因此需求会相对比较旺盛。 专家表示,限售也成为本轮调控有别于以往调控周期的最大特征,从效果看,属于短效机制,目的是抑制市场的投机需求。限售本质是楼市去杠杆政策,这要求购房者必须要以自用为目的配置资产。否则按照3-5年的交易周期看,已经不太可能吸引高杠杆的高成本资金进入。这种限售明显打击了投机和投资需求,使得房地产的投资属性降低,影响了短期获利的可能性,对于加杠杆的投资者来说,风险越来越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卫民说,这就意味着我们应该从保证供需基本平衡的这个角度来进行这种调控,那么反过头来我们对于这种入市的速度其实我们是要进行一个合理地控制,能够使大家这种住房这种需求的释放能够进行一个平稳的释放。 投资周期延长 房价或高位盘整 对于多个城市出台限购政策,专家表示对楼市的影响,应该分两个层面来看,一是对自身的影响,二是政策升级对楼市发出的信号。 随着楼市新政的出台,这些城市购房的投资周期必然被延长,流动性受限,住房需求特别是投资性购房需求被抑制,成交量也会随之下滑,房价将会高位盘整甚至出现下跌。以全国首个实施限售政策的城市厦门为例。厦门推出限售政策当月,其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上涨1.9%,二手住宅价格上涨4.9%;限售政策推出后的次月,各类房屋的价格涨幅快速回落,特别是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出现了下跌,随后几个月,厦门各类房屋价格环比涨幅均在0.5%以内,二手住宅更是连续5个月保持小幅下跌态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卫民说,会对于当地的房地产平稳运行会起到很好的作用,那么特别是对于那些真正的这种刚性需求其实是有一定作用的。 刘卫民还表示,多地楼市调控政策升级,将给市场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让市场各方认识到政府调控楼市、稳定房价的决心。这将对其他城市的购房者尤其是投资性购房群体产生一定的威慑力,各城市楼市潜在购房群体的观望比例也会增加。 专家建议:要加快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建设 限购、限价、限贷、限售等调控政策叠加,一段时期以来对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起到了明显效果。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更重要的是国家要加快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建设。 当前,地方政府已经开始综合利用土地、金融、住房保障等政策手段来抑制投资,加强住房的居住属性,例如:在房屋供求预期突出的城市加大土地供应,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不同购房对象实施不同的信贷政策,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强共有产权住房建设等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说,怎么样更好地满足居民的正常的居住需求,不断改善居住条件,防范房地产风险,应该是未来一段时间我们整个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整的一个重点,也就是说我们怎么样建立房地产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此外,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将是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住房租赁市场改革快速推进,以此来倒逼商品房市场完善自身。据统计,未来5年,仅仅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就将提供超过250万套租赁住房。从长期来看,最终通过提供租赁住房完成房地产供应结构优化,引导自住和投资需求各归各位,促使房地产市场向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说,我觉得还是要区分投资需求和正常改善的需求,要合理地引导投资需求,使得他们能够在提供住房租赁,在实现住房市场租住的这个方面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不是去炒房子。 |
相关阅读:
- [ 10-05]超百城150余次调控后,楼市这个“金九银十”成色如何?
- [ 10-04]楼市调控一年两轮升级:逾百城发布150余次调控
- [ 10-03]楼市调控一年两轮升级:逾百城发布150余次调控
- [ 10-03]长假前夕多地出台楼市新政 全国成交量或均低于预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