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 文脉颂中华】“互联网+非遗” 大有可为
2017-09-28 15:48:42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陈曦 我来说两句 |
作者: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刘天琪 9月15日,由中央网信办、文化部主办的“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在近半个月时间里,来自近百家新闻媒体的200多名编辑记者,分赴贵州、山西、福建、湖北等省份,通过亲身体验、实地采访,感受中华民族旺盛的文化创造力和生命力。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追寻世界文化多样性、重塑我国文化自信、重建文化自觉、激活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等方面更是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自2001年,昆曲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我国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非遗保护工作已走过16年。这16年间, 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并建立了“国家+省+市+县”的四级保护体系,并逐步建立了非遗保护财政投入机制,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保护非遗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和有关国际规则的制定,不断深化非遗国际交流合作,可以说,近年来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社会参与的热情不断提高,非遗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结合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的发展,创新非遗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也成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等具体项目。 当下“互联网+”风潮正当其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越来越受社会关注,“互联网+非遗”自然也成为颇具吸引力的话题。“互联网+”颠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传承、传播方式,使得中华优秀文化在互联网中找到了更好的表达形式。同时,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给文化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和持久动力,成为非遗传承发展的“助推器”。相关学者及研究人员,也将网络传播、非遗以及文化纳入到“三位一体”的文化建设层面,使非遗这种最具有民族记忆的传承与文化,有更为明确的发展方向与未来。因此,不论从国家的文化战略还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来看,非遗依托网络传播,将大有可为。 “互联网+非遗”前景美好,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但发展之路切忌急功近利,放任自流,导致竞争失序、监管失控、利益失衡、标准失范、文化失真,最终变成烂尾工程。因此,“互联网+非遗”既要跟进互联网思维,也要坚守文化价值底线,如果仅仅是为了追逐新潮,沉迷炫技,而忽视了文化内容的生产,则无异于“买椟还珠”,陷入互联网潮流与非遗传统两头踩空的窘境。 生态重构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需要我们不断审视传统艺术在新语境下的变化。结合产业化的发展方式,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环境下的传播方式,在坚守传统艺术本质的基础上,运用国际化语言进一步展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的艺术魅力。如此,才能让古老的文化重新焕发光彩,也使得东方文化再次走向世界。(刘天琪) |
相关阅读:
- [ 09-27]央企加速混改积极布局互联网 促进企业多元发展
- [ 09-26]审视诸多互联网公司隐私条款:过于损人利己
- [ 09-25]【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758户村民开300余家网店 “互联网 家纺”牵出一个“创新富民”淘宝村
- [ 09-25]互联网低俗色情信息整治行动清理2000万条有害信息
- [ 09-25]互联网低俗色情信息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 清理有害信息2000余万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