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五德的养殖场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董丽微):中国近几十年来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然而,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仍有一些地方因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闭塞等原因而发展相对滞后。这也造成了这些欠发达地区一度存在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过去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这些地区因地制宜开展精准扶贫,给当地经济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令那里百姓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甘肃省临夏东乡县高山乡布塄沟村是东乡县最贫困的区域,这里土地瘠薄,干旱少雨,种地的收成微乎其微,养殖是村民们重要的收入来源。因为不堪贫困,村民马达五德十六岁就离家外出打工,在甘肃的秦王川学习了养殖绵羊的技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回乡创业的马达五德在2014年投入资金260万元,贷款200万元,建成占地25亩的东乡族自治县布塄沟村润泽养殖有限公司。马达五德说:“我从小就有在家乡办养殖场的梦想。外面没有政策扶持,贷不上款,做不起来,现在我们这里路修好了,水也通了,政策好,我回来也能搞起自己的事业。” 马达五德的养殖场成了布塄沟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实现个人增收的同时,马达五德还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我搞养殖业十多年了,经验丰富一些,这十几年学到的,经历过的,享受过的,全部教给我身边的每一个年轻人、老汉,跟我在养殖业上一起努力共同发展,他们在家里养起来,我帮他们销售。我觉得这么做很值得。” 2016年,甘肃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面积超过3000万亩,玉米制种、中药材栽培面积和产量都是全国第一位。牛羊规模化养殖比重达高50%以上,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牛羊肉生产基地。东乡县高山乡乡党委书记马英海说,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没有产业发展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脱贫难以持续。给钱给物只能是救急解渴,兴办产业才能开流活源,“政府现在主要是金融支持和政策引导进行扶持。我们这种干旱的偏远山区来讲,脱贫走上小康路主要的问题就是增收,增收就要靠产业,没有产业就是空话。就当地来讲,我们一方面发展以种养业为主的地方经济,同时下一步搞农家乐餐饮和乡村旅游这一块儿,一方面鼓励外出打工的发大财,出不去的在家搞养殖业,餐饮业和旅游业。” 距离甘肃临夏一千五百多公里之外武陵山腹地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曾经是一个交通闭塞、耕地稀少、人均年收入仅1600多元的贫困村。近年来,当地政府充分发掘那里苗族山村的特色,着力为村里铺就了宽阔的石板路,新修了青瓦房等配套基础设施,把当地乡村旅游产业搞得红红火火,也使得十八洞村因为成功脱贫致富而声名远扬。 导游:“好,我们现在走到这个地方来,这里……” 现在,慕名来十八洞村的游客和考察团越来越多,许多村民开起了红火的农家乐,在自家门口当老板赚钱。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