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城市密集出台楼市调控新政 楼市新一轮的限购限售政策已经袭来。昨日,无锡市出台新一轮楼市调控举措。其中,暂停向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新建商品住房;继续暂停向已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申请购买住房时,应提供2年(含)以上的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证明。从上周五晚间开始,短短三天时间,已经有包括重庆、南昌、长沙、南宁、贵阳、石家庄、西安、武汉、无锡等9个城市出台了加强楼市调控的举措。新一轮楼市调控的密集出台,引发了地产股的集体暴跌。 现状 九城楼市新政以“限售”为基调 重庆和南昌要求新购住房获不动产权证后两年才可转让;南宁要求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法人单位在南宁市区(不含武鸣区)购买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的,须取得不动产权证书满两年后方可转让;长沙要求首套房获产权证3年后方可买第二套;贵阳要求购买的新建商品住房3年内不得转让,购买时间以签订《商品房购买合同》时间为准;石家庄要求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新购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房)五年内不得上市交易,购房时间以交易合同网签备案时间为准;西安要求商品住房出售前调价须向物价部门申报;武汉市要求在销售商品房时,不得以要求购房人一次性付款,或采取一次性付款优先选房等方式,拒绝购房人正常使用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购房。同时,购房人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应享有与一次性付款或其他付款方式选择房源的同等权利。 中国指数研究院认为,本轮政策特点整体体现为此前没有出台限购限贷限售政策的城市,或政策力度未及其他城市的城市进行了相应的加码,如石家庄、长沙限购升级。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多数城市均将限售作为本次政策的核心聚焦点,政策的核心诉求就是抑投机、稳预期、促理性。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从发布时间与集中程度看,新政明显体现总体调控方向,要求房价依然上涨的次热点城市升级调控。从政策内容上看,这些城市的新政基本都是限售为主,打击投资需求,抑制市场的炒作氛围,特别是2到5年的限售规定,使得短期炒作难度加大,有利于这些市场的平稳。 分析 楼市调控开始转向二三线过热城市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这9个出台调控措施的城市虽然不在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行列,但均属于二线城市中房地产过热的城市。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月房价数据中,这9个城市属于涨幅在同类型城市中居前的城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末商品房库存跌到近三年来的新低,商品住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近30%。同时,今年以来,尽管热点城市商品房销售下滑40%-60%,但由于新房预售管制、限售和“招拍挂”门槛抬高(自持或配建保障房、租赁房“常态化”),批准预售也在同步下滑,甚至下滑得更快。 目前,各大城市普遍进入“补库存”阶段。开发商前景预期不乐观,住宅新开工累计同比增速连续5个月下滑。另外,近期大城市存量盘活开启(棚改、旧改),但存量供地周期长,中短期内楼市供求预期或趋于紧张。 张大伟称,9个城市密集发布调控政策,说明了中央对楼市的调控逐渐从过去的抑制住15个热点城市开始下调到更多的热点二三线城市。由于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已经接近尾声,未来将有更多城市发布约束性的政策。 影响 新一轮楼市调控致地产股暴跌 受楼市调控影响,昨日资本市场地产股全面下挫,房地产开发板块大跌4.21%,京能置业、蓝光发展跌停、中房地产下跌9.91%、阳光城下跌9.37%、华侨城A跌6.72%、万科A下跌6.08%、保利地产跌6.54%、招商蛇口跌5.89%。 中信证券认为,随着各地“限购、限价、限贷、限售”政策纷纷出炉,房地产市场短期调控政策不断叠加确实对抑制房地产价格疯涨、回归“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产生了明显效果。但该类“限购、限价、限贷、限售”政策行政干预色彩浓厚,且均属于局部的、短期的调控手段,要想让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文/本报记者朱开云 |
相关阅读:
- [ 09-25]全国多地楼市调控升级 房地产去投资化趋势愈加明显
- [ 09-25]多地楼市调控升级 房地产去投资化趋势明显
- [ 09-25]七城发布楼市新政 调控下沉到更多热点二三线城市
- [ 09-24]2天8城密集加码楼市调控措施,释放什么信号?
- [ 09-24]楼市新一轮调控潮!2天6城限售 会有哪些城市跟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