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半辈人生图个啥?“中国第一卷绕工”用36载坚守书写答案

2017-09-24 18:55:34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河南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发展公司卷绕工,张国华。(河南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发展公司 供图)

中国台湾网9月19日河南平顶山讯(记者 张丽媛) “半辈人生图个啥?”这是河南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发展公司以张国华事迹为主题制作的专题片的名字,也是很多人都想问张国华的一个问题。张国华,现为河南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发展公司一名普通卷绕工人。

他总穿着一身蓝色上衣米色裤子的工作服,戴着一顶蓝色的工作帽,帽子底下是斑白的双鬓、目光中透着专注的眼睛和一张温和的脸。他身材稍显瘦弱,由于多年的痛风,如今腿脚也不是很灵便。他总是默默地走在人群中,不声不响,但每当谈到自己的工作内容,却又可以滔滔不绝地讲上很多,仿佛周身都散发着光芒。

初见他时,你几乎很难立刻想到,这就是曾经霸气地在众目睽睽之下,用19秒令出言不逊、蔑视中国人的日本技师哑口无言的“无影手”,这就是让德国技师竖起大拇指由衷称赞的“魔术师”。然而,他手上因为常年工作磨出的厚厚硬硬的老茧,和手臂上大大小小难以数清的触目惊心的伤疤可以让你完全认定:错不了,这个人一定就是张国华。

张国华是中国第一代卷绕工,是在原丝卷绕岗位上坚持时间最长的“世界第一人”。高达90分贝的噪音,即使塞着耳塞,耳边也仿佛有火车呼啸而过,常年2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湿度却高达70%,加之工作性质的原因,连吃饭都必须在岗位上进行,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与强度下,张国华一干就是36年。36年来,他生产的成品原丝筒子排起来能绕地球数十圈;巡回检查所走过的路累计超过12万公里,可绕赤道3周;生产优质原丝110多万筒,创造价值2亿人民币。

张国华被誉为中国帘子布行业“第一卷绕工”,还曾创下月度废丝率低于1.5%的世界纪录。当一根只有头发三分之一细的原丝,以每秒40米的速度从喷丝板往外喷丝时,一尺之外,他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否存在异常;尼龙66工业丝卷绕机的牵伸辊上,每秒45米飞速前进的丝线,他的手只要轻轻靠近,就能感觉到哪根有异常,并能迅速处理好;纺丝和卷绕生产工艺几十种类型的设备和大小几百台机台,可能出现上百种故障,他只要在现场,多是“秒杀”问题,他休息或出门在外,通过电话描述发生问题的现象或一个现场小视频,也很快能准确判断出是哪里出了问题,而且一查一个准;牵伸辊表面摩擦面的小颗粒间距必须保持在1.2至1.8微米之间,仪器都不能完全、随时检测出是否达标,但他用手轻轻触摸,就能精准判断是否合格,掌握这项高难技术的,国内仅张国华一人。

说起来,张国华似乎很普通,他至今也只是河南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发展公司的一名普通卷绕工人,他的生活单调的只有工作,默默付出、兢兢业业,一辈子就只干了卷绕这么一件事。但张国华从不平凡,即使原丝卷绕单调枯燥,他却将其做到了极致,成为“卷绕王”,他是这个行业当之无愧的NO.1,他是名副其实的“大国工匠”。

从事原丝卷绕的36年,他,这样走过……

张国华正在进行挂丝。(中国台湾网 张丽媛摄)

一战成名,他捍卫了中国人的尊严

1981年,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公司的前身——平顶山锦纶帘子布厂建成投产。3月,17岁的张国华参加了厂里考试,考试通过后被分到原丝卷绕岗位,成为该厂原丝车间纺丝工段第一批卷绕工。

那时候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平顶山市锦纶帘子布项目当时是国家9个重点项目之一,设备与技术都是从日本成套引进的,在世界上属一流水平。如此的现代化企业张国华是从来没有见过的。抱着新鲜、好奇的心态,对于原丝卷绕一无所知的张国华来到工作车间,他形容那时候自己的状态就是:“什么都不清楚,怪高兴,可干净。”直到日本技师对中国工人的傲慢与轻蔑深深刺痛了张国华的心,他对于这份工作的态度开始产生了变化。

在张国华进厂不久,一位叫西村的日本技师成了他的师傅。然而,西村只教给张国华一些基本操作,并没有给他讲核心技术,还总是流露出对中国工人的不屑。从那时开始,每当西村挂丝的时候,张国华就认真观察其每个动作细节。每当西村处置疑难故障时,他都偷偷跟在西村身后,把西村的一举一动默默记在心里,下班回家仍继续练习。1982年日本技师回国时留下这样一句话:“中国人不行,这样的现代化企业中国人不可能管理好。张国华说:“听到这样的话可以说就是不服气,特别是我们年轻人年轻气盛。”

此后的三年里,张国华和整个厂的领导、员工心里都憋着一口气:“日本人瞧不起我们,我们不能瞧不起自己”。于是张国华继续苦练技能。三伏天,他在室外树底下铺一张凉席,手里握一根棍儿,默默地重复吸丝、挂丝的动作;天冷了,他就回到屋里,在床头的墙上,画出牵伸辊、张力辊的位置和挂丝的轨迹,然后一遍又一遍地模拟。

到1984年,日本专家回访。当看到自己曾认为“中国人不可能管理好”的企业生产井然有序时,西村提出要进行一次挂丝操作比赛。也是机缘巧合,被选中参赛的张国华第三个上场,正好对战自己的师傅西村。当西村以24秒的成绩完成挂丝时,日本团队一片欢呼,他们认为再也没有人能超越这样的速度。将吸丝枪交到张国华手中时,西村还相当自信。而张国华以19秒的成绩结束比赛的时候,日本人并没有说话,看完中国人拿着计时秒表,又看了日本人手中的秒表才哑口无言。在事后的座谈会上,日本专家才承认他们的失败,称赞张国华是“无影手”,对中国人竖起了大拇指。

那次比赛之后,张国华的挂丝速度还在继续提升,最快时甚至可以达到15秒,同时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断加强。张国华说:“工作的多了,会的也就多了,经验也就更丰富了,除了挂丝还有各种各样的异常情况需要处理。”

2006年,帘子布公司新建的涤纶丝厂开车,遇到了挂丝成功率低、卷绕废丝率居高不下的难题,即使是生产这台设备的德国专家亲自上阵,也解决不了问题。于是,张国华被抽调到该厂指导卷绕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张国华发现这台设备在设计上存在缺陷。通过调整感应器位置,大约用了10秒钟,德国专家甚至还没看到他怎么操作,就把问题解决了。德国专家对他伸出大拇指,称赞张国华是“魔术师”。

张国华正在检查原丝异常。(中国台湾网 张丽媛摄)

心怀感恩,他勤恳付出三十余年

日子一天天流过,身边的工友也因为各种原因相继离开,张国华则始终坚守在岗位,每天重复着单调、枯燥的工作内容。“曾经也有过动摇,但当时就想着,干,就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再说。”这一个“再说”就是半辈子。如今,张国华是唯一一位36年始终坚守在卷绕岗位的中国第一代卷绕工。

其实,这36年里,不是没有其他企业慕名而来,想要高薪聘请张国华,但都被他一一谢绝,这一切都源于对企业的感恩。1991年,张国华的妻子下岗,“单位领导知道后,为了减轻我的负担,主动把我爱人调到我们单位工作。”除此之外,在张国华痛风发病的时候,企业还特地帮他找特效药。这些都被张国华牢牢记在心里。

带着这份感恩的心,36年来,张国华放弃了300多天休假,28个春节都在岗位上度过,手把手带出了100多个徒弟,其中很多人成了企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张国华更将自己技术毫无保留的无私贡献出来,总结出图文并茂的“张国华操作法”供企业进行系统的人才培养使用。而张国华每天在下班后还留下来亲自讲解整个操作法,答疑解惑,帮助新员工提升工作技能。“再有几年我就退了,企业的发展还得靠这些年轻人。”张国华说。

张国华(左一)在工作室帮徒弟解答疑难。(中国台湾网张丽媛 摄)

一日为师,他潜心育人关爱如父

纺丝乙班卷绕工张晓垒是张国华众多徒弟中的一个,刚进厂时,张晓垒对张国华的第一印象就是“老头儿比较倔”,但时间久了就会发现他其实是不服输,如果徒弟处理不了的异常,他就会过去,一遍一遍的观察一定要找到原因,处理好,再和徒弟讲解清楚才会回去。张晓垒说:“师父对我来说是影响我一辈子的心灵上的慈父。”

张晓垒告诉记者,由于卷绕岗位时刻离不开人,平时每到吃饭的时间,张国华总会让徒弟们安心吃饭,自己承担起他们的工作。

令张晓垒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有一次,他不小心从一米多高的塔台上滑下,下面都是水泥铁板,整条腿都动不了。张国华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并且架着他去坐救护车,一直陪在身边。从入院到检查结束、询问,都是张国华一个人在办。当时张晓垒躺在担架车上,有一段路,要过一个45度上坡,张国华就一个人吃力地推着他,那时张国华的腿因为痛风还有些肿。长久的沉默之后,张晓垒说:“那次他告诉我,什么事都不用想,厂里你的事我帮你顶,一毛钱都不会少拿,你安安稳稳在家里休息,(他对我)真的没话说。”

对甲班纺丝组长王琛来说,张国华是他的“人生导师”。刚进厂从事原丝卷绕的时候,王琛就听人说“卷绕有个卷绕王”,当时的他对此不以为意,甚至不理解,觉得都是卷绕一线,每天就是重复着一样的事,这么简单的工作谁都能做。可真正上岗的第一天,王琛才意识自己错的多离谱。一天下来,王琛在比别人少两台机器的情况下,还是没有休息的时间,工作服从内湿到外,那一刻他只觉得“这活不是人干的,太累了”。当时张国华对他说:“不管干啥事,你得静下心来,你得钻研。”王琛感慨说:“他给我指了条明路,干好本职工作就是人才。张师傅是第一代卷绕工,说他是‘卷绕王’一点也不为过。”

“很多人认为卷绕工是个熟练工,只要会挂丝就行,只要拔出筒子出来就行,可是,拔出筒子后出现的都是次品被处理了,价值大幅下降了,有啥用啊?那不都是浪费吗?卷绕工不只是个熟练工,而且技术性非常强,出来的产品必须得安安全全进行下一道工序才行,必须保质保量地由下一道工序创造更有价值的产品。”张国华说。

张国华在排除设备异常。(河南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发展公司 供图)

忘我工作,他亏欠亲人的太多

1987年,杨洪林刚进厂的时候,张国华已经在卷绕工岗位很有名气,据杨洪林说,那时的张国华日常已经是一个人承担着两个人的工作任务,“这样一干就是10年。”如今已经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部长的杨洪林从那时与张国华相识至今已有30年,两人曾经是技术上师徒、现在是工作上的上下级,更是从始至终的老友,杨洪林了解张国华,见证了张国华在原丝卷绕一线默默付出、兢兢业业30年的点点滴滴,也目睹了张国华在母亲重病住院、最后去世的这段时间里,为了解决企业难题,挽回损失,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更一度七天七夜、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最终圆满地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杨洪林明白那一刻张国华强忍着的担忧、背负着的自责与愧疚,和永远留下了对母亲的亏欠的心痛。

事情发生在2013年的4月,帘子布发展公司原丝厂试车。当时原丝可纺性很差,每天都会产生很多废丝。张国华下班后,就不声不响默默留下来帮助其他班组,7天7夜没有离厂,和几名老职工一起,教118名新职工挂丝。他们经过不懈努力,使卷绕废丝率从30%下降到3%左右,当月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500多万元,而那段时间也正值张国华的母亲生病住院。

隔年(2014年)8月,原丝厂出现了一场重大事故,瞬间停电导致几十公里的管道近一半堵塞,厂里赶紧进行紧急抢修,这也是这条生产线的第一次大修。在检修期间,原丝生产线有一道工序叫“管道烧却”,就是将检修中拆卸下来的数千个管道、阀门进行近600度高温烧烤,把堆积附着在管壁上的物料烧成炭化物,再进行清洗和打磨。“管道烧却”既得保证质量,清洗的检验标准是“白布进,白布出”,又得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更得按时完成任务,因为这道工序的完成时间直接决定了后续“开车”的时间,因此被称“最卡脖子”的工序。

当生产停止,张国华所在的操作岗位原本已经可以休息,但考虑到整个抢修时间紧、任务重,而张国华责任心重、有经验、可以组织起生产线上的新工,把任务有始有终的完成,厂里领导决定把这个重要且艰巨的任务交给张国华,而他的帮手是14个平均年龄只有22岁、又从未参与过检修工作的“孩子兵”。

在接下这个任务后,张国华76岁的老母亲突然心脏病重住院,而张国华在抢修任务的关键时期仍就不眠不休、连续奋战了3天3夜,厂里领导了解情况后让他回去照顾老母亲,他却坚持留在岗位上。

直到终于有些时间,一天下午抢修的间隙,厂里的领导班子和张国华一起来到医院,“当时进去(病房)的那一刻,我们领导班子几乎都掉泪了,因为那个时候,他老母亲满头白发躺在病床上,旁边是他因偏瘫后遗症行动不便的老父亲,一个生病的老人在照顾着另一个病重的老人,当时让他(张国华)留下来,他不肯,国华的老母亲也和我们说,让国华回去吧,我知道他工作忙,有他爸在这就可以了。”谈到这里,杨洪林的双眼通红,声音有些哽咽,坐在一旁的张国华则微低着头,从始至终一语不发,表情黯淡,有些游离,仿佛在想着些什么。

“那种情况下,您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回来工作?”听到记者的提问,张国华才冷不防的回过神,抬起头来说:“检修任务太重了。”张国华的声音有些沙哑:“检修任务确实太重了。”他重复着。“不好干,确实是不好干。”

据了解,当时检修拆卸下来的形状各异的管道、阀门有1000多个,最重的达到半吨,出炉、入炉、清洗、运输,张国华和他的班组成员只有4天的清洗时间。当时正值盛夏,室外温度高达38摄氏度,车间内温度则达到了60摄氏度。他们的工作服被汗水浸透贴在身上,胳膊和大腿内侧也都磨破了皮,汗水浸在上面更加疼痛难忍。就这样,在张国华的带领下,大家一遍遍地重复吊装、冲洗、打磨等程序,提前完成了任务。

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张国华的母亲却因为这次重病,在几个月后去世了。张国华老家是山东沂蒙山老区,母亲是一个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 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还曾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杨洪林说:“老母亲走的时候是我陪着国华去送她的,走的时候老母亲交代丧事简办,没有追悼会,没有正式的告别仪式,只在殡仪馆简短的亲属告别后,就送去火化了。我们也觉得国华这种精神和老母亲的家教、传授有很大关系,国华说起来的时候(觉得)对老母亲有愧疚。”

“说心里话,对于企业我已经是问心无愧了……” 张国华说,那一刻,他通红的双眼沁满了泪水,豆大的泪滴夺眶而出。

同为共产党员的张国华曾经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母亲弥留之际,她只留给我一句话:“好好做人,好好工作。”她特别重视集体,追求奉献。从小,她也是这样教育我的。母亲让我知道,人活着不应该只知道享受,而要创造价值。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干好工作,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张国华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发展公司 供图)

“如果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还会这样选吗?”

“那当然选择肯定还是是这样选择,再过几年就退休了,想干也没机会干了”。

谈到退休后的打算,张国华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退休后的打算,我都想好了,只要身体还允许,我想从远到近把国家美丽的地方转转看看,另外就是多陪陪家人,也算弥补这么多年来的亏欠。”杨洪林后来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张国华连周边距离最近的平顶山鲁山风景区都没去过,30多年里,张国华业余时间几乎都在厂里度过。

“不是听不到爆表的噪声,是太过纤细的纤维需要屏气凝神;不是走不出车间的大门,放不下的,是职业的尊严和责任。35年锤炼不但练就出神入化‘无影手’,更修成拒绝浮躁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这是河南电视台2016“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主持人为张国华宣读的颁奖词。

张国华不仅是河南省2016“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也是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石化行业“最美一线员工”和“鹰城好人”,更是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推出的首批28名“大国工匠”之一。面对荣誉,张国华说:“我只是比大家伙在一线多干了几年,用心去干了。这个没啥,真的没啥。”

回首36年,谈及原丝卷绕对自己意义,张国华说:“现在咱这卷绕出现的异常,咱都能处理,这让我感到可骄傲。这几十年里,在这个岗位上,能干好这么一件事,我感觉挺值。”

半辈人生图个啥?“中国第一卷绕工”张国华用自己36载的坚守,告诉了我们答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