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际> 博览 > 正文

走进迷雾中的福岛第一核电站 现场情景让人后怕

2017-09-21 08:47:05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陈曦   我来说两句

  本报记者(左)在福岛核电站化学分析大楼采访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蒋丰】“9·11”改变了美国,“3·11”改变了日本。对日本来说,2011年的3月11日是一个“黑色的日子”。今年9月中旬,距那场东北大地震发生正好6年半,日本社会再次热议灾后复兴问题,热点之一仍然是“3·11”大地震所引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在这个时间节点前后,《环球时报》记者接到日方采访福岛第一核电站的邀请,并于9月19日成行,对舆论界一直讳莫如深的“恐怖之地”一探究竟。

苦涩记忆下的现实——年轻人越来越少

2011年“3·11”大地震发生后,《环球时报》记者曾深入福岛灾区采访。记得当时有关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的消息,每时每刻都翻着花样更新——何止福岛,整个日本都处在“核泄漏恐惧”之中。其间,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中国驻新潟总领事馆协助要求回国避难的华侨乘车前往机场,《环球时报》记者亲眼看到一个日本男人追在抱着孩子的中国妻子身后,含着眼泪说:“还是中国好,中国好,看见你们有困难,就接你们回国。以后,以后我们怎么办啊?这个福岛第一核电站把我们害苦了!”

时隔6年半,《环球时报》记者再次踏上福岛的土地。在前往福岛第一核电站途中,记者看到有修路的、盖房的、筑堤的、种地的。当地一名农民告诉记者:“种的大米都卖不出去了,包装盒上不让印‘福岛产’三个字,只好减少种米面积,改种洋葱头了。”

年近70岁的司机谷口宏幸语带苦涩地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现在我好像已经完全习惯了。当初,我们都快被吓死了。后来,许多人到外地避难。这么多年过去,的确回来了一些人,但那些有孩子的年轻夫妇大多不愿意回来。我们这里缺年轻人啊!”

的确,从东京上野车站乘坐“常陆号”特急列车到福岛县磐城车站,再从磐城车站换乘慢车,《环球时报》记者沿途看到车上的乘客越来越少,年轻人也越来越少。到终点站时,下车的几乎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太。

不过,福岛第一核电站给出了不同的数字:现在,平均每天有大约6000人在这里工作,其中大约1000人是东京电力公司的正式员工,另外5000人来自与东京电力公司正式签约的42家企业以及“再承包”的1000多个企业。这些人中,有55%的人是福岛县当地人。

《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劳动者大多数是年轻人。记者追问道:“这些劳动者中有没有外国人?”“他们的工资如何?”得到的回答是:第一,东京电力公司没有直接聘用外国劳动者,但与东京电力公司签订业务契约的企业有聘用外国人的。也就是说,在核电站现场,有外国劳动者。至于具体有多少人,不清楚。第二,不清楚这里劳动者的工资状况,但据了解,与东京电力公司签约的企业给的报酬相当高。第三,我们一直在为吸引更多年轻人到这里工作而努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