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社会还要往各行业领军人物这方面去引领,在价值观和世界观上,到底什么是社会需要的,什么是个人人生需要的,这种社会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毕竟社会提倡什么才可能有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张小琛在给学生们上课。(受访者供图) “人在情操上有高尚、平凡和低下的区别,因此总要有一种高尚的情操引领社会向前迈步。” 姚力认为行业先进领头人能够使人们比照一种精神追求,塑造社会风气。 “我书中采访的50年代劳模全集中在重工业和农业,随着发展,现在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出了不少先进人物,这也是劳模发展折射出的时代变迁。” 姚力坦言,50年代创立新中国与时下创新创业有着一脉相承的社会氛围,中国人对“中国梦”的追求从未止步,大家都惦念日子更好、国家更强,“行业楷模们普遍从内心迸发出创造新生活、奔向新生活的动力,‘小的氛围、大的氛围加上个人努力’产生了他们的工作成绩。” 干活吃苦下力气 哪有难活就去哪 任岁月变化,敬业、勤勉、坚韧····这些行业楷模具有的品质性格穿越时代,历久弥新。 “哪个年代都一样,干活吃苦、肯下力气是劳模普遍的品质,劳模石尚文说厂里‘哪有难活儿哪叫她去,厂子里哪都待过’,后来在手被砸伤的情况下她一天都没耽误生产,她管这叫‘上了机床就像上战场’。”姚力说,无论50年代还是互联网时代,这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敢于牺牲自我等“劳模精神”一样如律传承,“有的50年代劳模说当时‘我家不要也得要工厂’。” 曾荣获“大国工匠”称号的胡双钱接受未来网采访时坦承,每天下班后他会将一天的工作“过次电影”,遇到不放心的工作,即使凌晨3点,他还是会骑上自行车赶到车间,确保无误,这样“加工的数十万个飞机零件从未出现过一个次品”。 |
更多>>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