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网络直播间不再藏污纳垢 低俗违法内容不见踪影

2017-09-19 07:16:14 韩丹东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现在的直播内容比以前健康多了。”

在天津市河北区一家保险公司工作的冀春告诉记者。

今年35岁的冀春是网络直播的“铁杆粉丝”,用他的话说,“见证了网络直播从乱到治的变化”。

观众:

低俗违法内容不见踪影

冀春看网络直播不挑平台,基本上每个大型直播平台都进去过。

“以前的网络直播间里什么都有,一些美女网络主播可谓是各种搔首弄姿,极尽挑逗之能事,同时还不断让观众送礼物。”冀春说。

“不过,自从国家开始整治规范网络直播平台后,乱七八糟的低俗直播少了许多。比如,之前的网络主播可以随意抽烟、可以穿低胸的衣服等,这些在现在都是不允许的,会被停播或者关闭直播间。”冀春说,现在,网络主播在直播时可以要礼物,但是不能提钱。

冀春告诉记者,规范之后,网络主播的粉丝或许会减少,但这样可以让网络直播间健康起来。只有在规范之下,网络主播的表演才可以称得上老少皆宜。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商场卖服装的董丽,与冀春有着同样感受。

“网络直播曾经让我又爱又恨。”董丽告诉记者,她喜欢看一些介绍减肥内容的网络直播,一般是主播介绍自己的减肥经验,或者推荐自己使用过的减肥药。

“有好几次,女主播在直播时,边说边吃下一粒减肥胶囊。”董丽说,“看着女主播的表演和网友的评论,我就尝试着买了一盒。接到快递之后打开一看,是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瓶子,甚至连名称都没有。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当天就吃了一颗,大概20分钟之后,我就开始上厕所,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一晚上几乎没有睡觉,人都快虚脱了。”

董丽告诉记者,她之后找那名女主播理论,结果被对方措辞严厉地“教育”了一番,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现在,我还是会看网络直播。不过,我发现网络主播推荐卖商品的情况少多了,可以说基本没有。”董丽说,“我听说是因为有关部门对网络主播出售药品的问题进行了治理,网络直播平台的管理也严格了。”

从业者:

直播行业自律意识增强

“现在我们公司对主播的管理很严格,主播自身也比较自觉,不打擦边球,因为这样会被关闭直播间,损失更大。”杨强告诉记者。

杨强在江苏省南京市经营一家小型网络直播公司,公司签约了十来名主播,盈利主要来自主播收益的分成。

杨强说:“之前我们公司有一名美女主播比较火,有十几万的粉丝,每天可以有几千元的收益,就是因为主播打了擦边球被关停了,并被加入了‘黑名单’。”

“这给我们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因为我们当时就只有这一名盈利的主播。”杨强告诉记者,自从那次事情发生后,公司对网络主播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自从国家开始严格管理规范直播行业后,我们非常严格地要求主播,对网络主播直播时穿的衣服、说的话语都有严格规定,如果因为主播自身的言行问题被封号,主播要向公司作出赔偿。”杨强说。

“我们作为经营者也很支持对网络直播的治理,这样大家吸收粉丝靠的就是主播自身的才艺,而不是比谁没有下线,这样对社会风气是好的,对我们小公司来说也比较容易生存。”杨强说。

□ 记者手记

近年来,网络直播快速发展,俨然已经成为一大新兴产业。

网络直播的迅速火爆,与其被曝出种种乱象分不开。为推高流量、吸引粉丝,一些网络主播花样百出,有的衣着暴露、言语挑逗,更有甚者为炒作不惜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

针对网络直播行业乱象,有关部门大力推进依法治网,相继出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文化部关于加强网络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等法规文件,对网络直播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仅如此,国家网信办、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十几家从事网络的平台进行专项检查,封禁3万多个违规主播账号,关闭直播间将近9万间,对直播行业起到了警示作用。

此外,各地“扫黄打非”部门也协调有关部门加强行业监管,督促直播平台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充实内容审核团队,严格落实24小时监测要求,发现违规直播立即封停;并加强对主播的监管,建立主播“黑名单”制度及行业通报机制,对违规主播实行全行业禁入。

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一系列专项治理的推进,网络直播行业步入法治轨道。以往平台上随处可见的低俗色情、直播赌博、直播吸毒、售卖违禁品等情形几乎绝迹,取而代之的是规范化的网络直播环境和网络直播间。

网络直播乱象无处遁形,是依法治网取得的成绩,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折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