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治国理政新实践·浙江篇】一袋垃圾的资源化之旅 桐庐农村垃圾分类处置全覆盖

2017-09-05 22:13:43  来源:新蓝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旧县街道合岭村的早晨

一袋垃圾的资源化之旅

桐庐率先实现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处置全覆盖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在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上,如何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美丽浙江?富春江畔,桐庐因地制宜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不仅使垃圾变成有机肥产生经济效益,同时引领绿色生活、改善人居环境,也提高了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此过程中,垃圾处理终端、垃圾智能回收系统、垃圾清运等资源化产业,也站上绿色“风口”。

浙江农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试点成绩单。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推进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现代社会追逐的尖端科技,更是绿色发展蕴含的生活艺术。

从世界范围看,资源回收利用已成为一些国家的支柱产业。瑞典向邻国买垃圾,低成本获取资源;德国的垃圾管理每年创造数百亿欧元营业额和20万个就业机会。垃圾资源化,在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成为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桐庐,浙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探路者和先行者之一,目前11万户共32.3万农村居民全部参与垃圾分类;183个行政村共建145个资源化处置设施,在国内率先实现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处置全覆盖;垃圾产生的有机肥被统一收购并注册商标“世外桃源”,走进省内110余家世纪联华超市、大润发超市,预计能产生200万元经济效益。从这里开始,绿色产业由理想走进现实。

桐庐芦茨村垃圾资源化利用站。

市场运作

垃圾成了抢手货

来自桐庐农村的垃圾,最近成为杭城超市的“抢手货”,原因何在?

原来,这里的垃圾指的是“世外桃源”牌农家土肥。它们是桐庐县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后,将大量可堆肥垃圾进行加工后制成的有机肥料。

去年5月起,这些变废为宝的农家土肥,迈入省内110余家世纪联华超市、大润发超市的货架,走入了寻常百姓家。除了超市外,桐庐的所有景点、民宿也都能买到统一包装的农家肥。

“垃圾变土肥,触发的是一整条绿色产业链。”桐庐县环保局副局长方文剑介绍道,现在,桐庐年产“世外桃源”牌农家土肥2000吨,届时将反哺财政200余万元。同时,桐庐也实现了垃圾减量的目标,2015年较2014年同期垃圾焚烧量下降20%左右,是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源头分类、运输混置、末端处理不到位”是制约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瓶颈。桐庐在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开始之初,便将分类处置一并考虑,让可堆肥垃圾有了资源化去处。

桐庐183个行政村,共有145个垃圾资源化利用站点,在考虑人口密度、可堆肥垃圾量、有机肥需求、交通运输成本等因素后,采取一村一建或多村联建,发展微生物发酵资源化处置和太阳能普通堆肥处置两种模式。

驶上略微起伏的山路,渐渐远离村庄,方兴洪将清运车停在一座白瓦玻璃窗的房子前,这里是金中村垃圾资源化利用站。作为清运员,方兴洪每天都要将村中的可堆肥垃圾运到这里,还要将他们投入微生物发酵资源化处置设备,4至7天后,便能产出有机肥。

这台机器,是“桐庐制造”。桐庐县环境保护监测站会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试点设备的基础上进行研发,成功后还申报了专利,现已建成年产300台垃圾资源化设备的制造基地,成为先进技术的输出者。

垃圾肥在城市受到追捧,在农村早已广受喜爱。莪山乡莪山民族村有一座太阳能堆肥房。随着莪山乡发展高山茶叶、茭白种植,有机肥越来越受农户欢迎,“有机肥经常被村民拿去种菜养花。”莪山乡党委委员朱勃说。

随着垃圾分类的深入推进,有机肥的产量趋于稳定,“每年出肥大约5000吨。”桐庐县环保局办公室主任任丹萍介绍,此时,怎样为垃圾分类提供内生动力,让垃圾“变现”?答案便是,市场化、产业化。

桐庐县引入企业管理,对有机肥进行科学的配比和试验,并注册“世外桃源”品牌有机肥,经农业部农产品及转基因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有机肥执行标准,是农田的好“营养品”。

在农村做机肥生意多年的朱清理,是桐庐英力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负责生产和运营“世外桃源”有机肥。在金溪村峙山自然村,掩映在青山中的厂房,便是有机肥堆肥场。

“利用科学配比的菌种堆肥,自然发酵,不会产生渗滤液,也就避免了二次污染。”在朱清理看来,垃圾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无害化处理尤为重要,这也是垃圾分类处理的最终追求。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