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半世纪坚守创造绿色奇迹 每一个塞罕坝人都是“先锋树”

2017-09-05 14:19:17 贺卓辉 来源:未来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守业维恒:每个人身边都有一棵“先锋树”

1962年,刚刚40岁的王尚海,原是承德地区农业局长,带着老婆孩子上坝后,成为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

作为林场的第一代领头人,王尚海成为塞罕坝上一面不倒的精神旗帜,这已经成为塞罕坝人的共识。

和王尚海一样,最早上坝的创业者多数已经逝去,追随王尚海等第一代塞罕坝人的足迹,第二代塞罕坝人接力守望着绿色的林场。

在全国媒体对塞罕坝的采访过程中,“望海楼”成为第二代塞罕坝人守业的典型建筑。

如果说,所有的森林都面临火灾威胁,那么,沙漠中森林的隐患就更大。

由于气候干燥,塞罕坝的防火工作一直箭在弦上,林区的9个制高点都设有望火楼,瞭望员驻守在离生活区很远的望火楼,生活艰难,寂寞难耐。

刘军、齐艳淑都是“林二代”,一位46岁,另一位47岁。他们本来在塞罕坝机械林场阴河林场当护林员,11年前接受林场调令,到亮兵台望火楼当瞭望员。

刘军和齐淑艳的父辈都是第一代造林人。刘军的父亲在1958年上坝,当时林场尚未正式成立。之后,他的父亲不仅参加了林场创建和植树造林工作,还成为第一批望火楼的瞭望员。

按照树的成长过程,20年即为一代。

1984年,河北林业专科学校毕业生刘海莹来到塞罕坝,成为基层林场的第二代技术员。

住工棚、喝雪水、啃咸菜、吃冷饭,艰苦的环境中,老一代务林人的榜样力量是他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

在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刘海莹讲述了自己与另一棵“先锋树”的故事。

大刘海莹10岁的王凤明曾经与刘海莹共事十多年。

工作十几年,王凤明的工作岗位换过四五回,最苦、最偏远的林场他都干过。

在问及刚刚干出成绩就被调岗时,王凤明回答:我是个党员,党让干啥就干啥,干啥也得干好!

2005年,一位工人在清理水井时遇险,王凤明第一个跳下井去救人,不幸以身殉职,年仅50岁。

塞罕坝上的这些共产党员,就是一棵棵“先锋树”,他们将生命和事业都扎根到这片林海。

塞罕坝112万亩人工林,4.8亿颗树,一米一棵排起来可绕地球赤道12圈。

但是,塞罕坝却集中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等5种极端环境,这些极端环境对树木来说都是致命的。

创业维艰,守业维恒。一颗小树苗成长成参天大树,面临的考验要远远大于人们能够想象的范畴。

塞罕坝建场之初两年,第一代务林人种下6400亩树苗,但1964年的一场大雪冻死了9成多;1977年,一场冻灾毁林20万亩;1980年,一场旱灾毁林12万亩……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