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际> 评论 > 正文

印度“废钞令”不见效?大量“黑钱”流入银行

2017-09-01 15:32:00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陈曦   我来说两句

为打击腐败、“黑钱”和假币,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去年下达“废钞令”,面额500卢比和1000卢比的纸币自此退出市场。

作为印度中央银行,印度储备银行最近公布的年度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价值15.28万亿卢比(约合1.58万亿元人民币)的废钞回收至银行系统,回收率高达99%。一些经济分析师认为,这个数字意味着大量以现金形式持有的“黑钱”实际也被存入银行,而非按照政策预想被作废,“废钞令”效果不佳。

【“黑钱”钻空】

去年11月8日晚,莫迪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为打击腐败、猖獗的黑钱交易和假币,废除市面上流通的旧版500卢比和1000卢比两种面值货币,当天午夜起立即生效。货币持有者可凭有效证件在去年11月10日至12月30日把旧币存入银行,以旧换新。

旧版500卢比和1000卢比在印度流通量巨大,废钞前总价值共计15.44万亿卢比(1.59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全部流通货币的85%。

按照“废钞令”决策者的设想,由于害怕身份曝光,以现金形式持有“黑钱”的犯罪分子不会冒险把旧币存入银行,将导致他们手中积压的货币无法以旧换新,大量非法现金将借此被作废。然而,事实却大相径庭。

英国广播公司8月30日报道,印度央行年度报告第195页显示,截至6月30日,99%的旧版500卢比和1000卢比已回收至银行系统。

印度经济分析师维韦克·考尔说,合理的解释是,大量“黑钱”现金持有者借助他人的合法身份,把所持纸币存入银行系统。也就是说,这些“黑钱”非但没有按设想被作废,反而流入银行,参与以旧换新。

按照考尔的说法,就打击假币而言,“废钞令”同样没有取得显著成效。

印度央行报告显示,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印度共发现面值合计57.4万卢比(5.9万元人民币)的旧版500卢比和1000卢比假钞,而前一年、即“废钞令”未实行前,这一数字为40.4万卢比(4.2万元人民币)。

因此,在考尔看来,“废钞令”在打击“黑钱”和假币两大目标上都失败了。

【经济受损】

一些经济分析师认为,除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废钞令”还对印度经济造成冲击,许多经济领域增速明显放缓。

今年第一季度,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按年率计算为6.1%,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7%,同时低于分析师预期。英国广播公司当时援引IIFL机构股权公司分析师阿舒托什·达塔尔的话说:“增速回落幅度之大超出我的预期。”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甚至与执政党印度人民党同气连枝的劳工组织印度工人联盟也承认,从事小商品生产或销售等领域的私人企业和家庭企业受到“废钞令”冲击,约25万家类似企业倒闭;房地产业受到影响,大量工人失业。

报道说,此外,主要依靠现金交易的农业、农村经济也遭受损失,由于现钞不足,农民无法得到与农作物产量相当的报酬,导致大量农民进行抗议,好几个邦的政府还减少了对农民的贷款。

“废钞令”政策出台后,银行和自动柜员机(ATM)前连日排起长龙,或为以旧换新,或为提取现金。不少民众对此怨念颇深,甚至有不少人因这项政策而绝望自杀,或者在排队时意外身亡。

考尔认为,这种国际金融史上“前所未见”的政策造成的代价才刚刚开始。

【仍有成功】

莫迪自2014年上台以来为打击“黑钱”出台一系列措施,比如逃税者将被处以10年监禁。虽然因“废钞令”遇到反对党和一些经济学家的批评,莫迪仍坚称这项政策带来积极效果。

去年12月,他为“废钞令”辩护,称这也是抑制通货膨胀的需要,而为换钞出现的排长队现象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他先前还表示,根据政府推出的一项手机在线民意调查,90%的受访用户对这项政策表示支持。

尽管“废钞令”引发反对声音,但仍有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项政策的确带来一些积极作用。比如,大量现金注入银行系统,促使贷款成本降低。

“尽管‘废钞令’没有达到一次性的显著成效,但这促使大量闲置储蓄金融化,从而降低贷款成本,”印度金融中心孟买市一名经济学家告诉路透社记者。(刘曦)(新华社专特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