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新名片将实行“几步走”? 实施“三步走”战略 推动经济驶入“高速轨道” 在慢生活成为一种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去追求极致的速度,有意义吗?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速飞行列车”项目技术负责人毛凯说,高速飞行列车的设想一旦实现,将改变人类的出行方式,更将极大地改写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版图,加快国内资源配置,形成超级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走出国门可以有效支撑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世界经济驶入“高速轨道”,把“速度改变生活”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高速飞行列车”项目将按照三步走战略逐步实现:第一步通过1000公里/小时运输能力建设区域性城际飞行列车交通网;第二步通过2000公里/小时运输能力建设国家超级城市群飞行列车交通网。该线路瞄准了我国长三角经济群、珠三角经济群、环渤海经济群、长江中下游经济群和成渝经济群;第三步通过4000公里/小时运输能力建设“一带一路”飞行列车交通网,最终形成一张继航天、高铁、核电之后的中国新名片。 实现“近地飞行”具有哪些保障? 联合了20多家科研机构 已拥有200多项专利 目前,世界上仅有美国两家公司以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等极少数企业对外宣布开展大于1000公里/小时运输系统研究。而且,国外企业的目标时速多在1000公里左右,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却把终极时速定在了4000公里。航天科工也是全球首个提出超声速地面运输系统的企业。“我们现在有非常好的经济条件、技术储备、人才储备、实验条件和政策环境,天时地利人和。”毛凯说,航天科工拥有丰富的重大项目系统工程实践经验和技术积累,具有大工程必备的仿真建模和大系统试验能力,以及国际一流的超声速飞行器设计能力,这些为高速飞行列车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记者了解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速飞行列车项目联合了国内外20多家科研机构,成立了国内首个国际性高速飞行列车产业联盟,目前团队拥有相关领域的200多项专利。而且,我国高速飞行列车采用的技术路径和国外的不一样,国外采取的悬浮方式需要车轮先跑起来,达到一定速度才能悬浮起来,而我国采取的高温超导磁悬浮方式属于被动悬浮方式,没有初速度也能悬浮起来,不需要用车轮。 不过毛凯透露表示,尽管这个项目已开展相关研究论证,但与实际投入还有一段距离。项目落地还需要突破部分关键技术,如超导磁悬浮技术的工程化。此外,真空管道的研制和打造,也面临着诸如“超长距离”工艺技术的瓶颈等。 极致时速会对人体有伤害? 会按人体能承受的加速度慢慢加 毛凯说:“不存在对人体伤害这一说。”毛凯解释,“高速飞行列车”加速时,是按照人体能承受的加速度慢慢加,到一定的速度之后,就开始巡航,减速的时候,也是按照人体能承受的范围慢慢减。 “火车加速你有感觉吗?因为它加速度小,所以你没有感觉。飞机起飞加速你有感觉吧?因为它加速度大,所以你有感觉。但是飞机在飞的时候你没有感觉吧?”毛凯说,人体承受的压力不取决于速度,而是取决于加速的过程。列车内部还有温湿度控制、供氧等必要设备,会让乘客有良好的体验。 票价会不会高得离谱?“飞车”安全吗? 票价老百姓能接受 安全是首先考虑的问题 关于票价,毛凯认为,高速飞行列车的定位是打造经济圈,有需求的人相对来说有一个范围,应该比较单位时间内到达的距离或者同样的距离单位人消耗的能源,而不是绝对价格。“从北京到武汉半个小时,票价跟乘坐其他的交通工具会不一样,但老百姓肯定能接受。”“交通产业是一个国家战略性的产业。”毛凯说,随着高速飞行列车产业化技术的发展,成本会越来越低,“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在安全方面,毛凯介绍,“高速飞行列车”首要关注的问题就是安全性问题,对设计和验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是一个新领域,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标准,我们现在也是参考现有的一些标准,同时根据我们的需求制定一些新的标准。”“中国航天技术领先,高铁技术领先,两项加在一起,就能引领世界!”毛凯说:“要对中国航天有信心,对中国的技术系统有信心”。 |
相关阅读:
- [ 08-30]我国将研制新一代“高速飞行列车”
- [ 08-24]印度北部一列车脱轨至少50人受伤
- [ 08-23]印度特快列车与卡车相撞致出轨 已致至少70人伤
- [ 08-23]受台风“天鸽”影响 湖南境内部分列车停运
- [ 08-23]受台风“天鸽”影响 昆明至广州等地30余趟列车停运
- [ 08-22]9月起执行新列车运行图 川渝贵境内部分列车开行有变
- [ 08-21]铁路列车运行图九月调整后 高铁商业运营速度全球最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