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山东两地均有大医院取消“方便门诊”。8月8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大医院)宣布取消“方便门诊”;8月9日,山东德州市人民医院公告称,该院简易门诊于8月15日起不再开具处方药。 据悉,开设“方便门诊”多是为了方便患者取药、检查,但随着隐患逐渐显露,多地大医院纷纷取消“方便门诊”。那么,患者还方便吗?《工人日报》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为了开药要等候大半天 昆明市民薛先生的小孩近日眼睛不太舒服,在云大医院就诊后,医生开了一些进口的眼药水,并嘱咐可以长期使用,缓解病症。一周后药水就用完了,按照以往的经验,薛先生拿着病历本去医院的“方便门诊”开药,才发现已经取消了,开药只能挂号综合门诊。 “综合门诊里摆着3张桌子,却只有1位医生,开药的和求诊的患者一起在排队,人满为患。”薛先生说,他感觉医院的这种做法很不妥当,以往“方便门诊”开药非常快捷,可以分流一部分患者,如今患者大排长龙。 薛先生表示,根据当天叫号的速度,估计自己要等两个小时以上,后来只好重新挂号到眼科就诊。 8月14日,记者前往云大医院实地采访。一楼挂号窗口的工作人员证实“方便门诊”已经取消,如果只需医生开药,可以挂号综合门诊。在二楼的综合门诊门口,椅子上坐着不少等候的患者。一位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的老母亲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情稳定,但长期服用的一种药社区医院没有,只有三甲医院才能买到。如果按正常程序走,要先挂号排队看医生,测血压、血糖,再缴费取药,至少半天时间。以前一直看“方便门诊”,几分钟就可以搞定,现在每次都要排队。 让专家腾出时间诊治疑难重症患者 实际上,在各省市大医院相继取消“方便门诊”的过程中,都能听到不少抱怨声。那么,为何还要取消呢? 昆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告诉记者,在“方便门诊”的开设过程中,许多民众对其依赖性太强,很容易导致病情的延误。根据《执业医师法》要求,医师要对患者诊察后才能实施医疗措施。但“方便门诊”医师却无法通过亲自对患者诊治开药。很多情况下,“方便门诊”甚至不需要患者在场,就可以凭开药人的描述和经验让医生为其开药。无论是凭就诊记录开药,还是仅凭描述,医生都无法做到根据患者的情况随时调整药方,这给用药留下了很大隐患。为避免用药错误造成医疗事故是取消“方便门诊”的重要原因之一。 云大医院方面则表示,取消“方便门诊”,是为了让专家腾出时间专心诊治疑难重症患者,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在过渡期,医院会安排专家增加门诊出诊次数和接诊人次,尽量缓解目前部分社区和下级医院接诊能力不足、部分患者就诊习惯还无法转变的问题。 此外,有专家表示,取消“方便门诊”,是为了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引导单纯配药的患者去基层医院就医。 根据公立医院改革中医疗资源分级管理的要求,处于医疗平台制高点的三甲医院,定位主要是针对那些具有一定治疗难度的病人,而基本诊疗可以选择在社区医院进行。 据了解,大医院取消“方便门诊”后,患者能够选择的就医方式变为如下几种:基本诊疗或开药的患者可到基层医院或全科门诊就医;病情相对复杂的患者可选择专家、专科门诊。 医疗资源分级管理是大势所趋 医疗资源进行分级管理是大势所趋,这能让不同的医疗机构各司其职,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三甲医院取消“方便门诊”是医改背景下的必然,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工作。 但目前我国的现状是,医疗资源不均衡,三甲医院人满为患。在此情形下,大医院再抽出专门的医疗资源,为一些慢性病人开设几乎没有什么诊疗内容的“方便门诊”,不合乎其功能定位。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公立医院将有严格考核标准,“方便门诊”是配药的,增大了医院药物收入的比例,应该逐渐被取代。 昆明某三甲医院院长表示,“方便门诊”的功能应该逐步转移到社区医院,要让患者能够在家门口取药。一来这样更加方便患者,二是很多药品的价格能更加实惠一些。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可以尝试适当放开社区医疗机构的用药权限。“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也要跟进,才能接得住被分流的患者。” 他坦言,除了让患者不扎堆大医院也“有药可拿”外,提升基层医生业务能力也是把患者留下来的关键。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基层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全方位提升是取消“方便门诊”的前提。(本报记者 黄榆) |
相关阅读:
- [ 08-26]厦门市第五医院招募职工子女在门诊大楼开展志愿服务
- [ 08-23]上杭县医院头痛头晕专病门诊开诊
- [ 08-23]三明市首家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正式投用
- [ 08-04]厦门儿童医院多举措缓解就诊压力 7月门诊量剧增
- [ 07-24]协和医院8月起实行双休 周六周日仍保留正常门诊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