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天津8月27日电 (记者 王祖敏)8月27日,开启“全民模式”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盛大开幕。
本届全运会增设群体项目,取消奖牌榜,这看似寻常的一增一减,却是全运会在跋涉半个多世纪后的艰难转身。
1958年后,中国退出国际奥委会和几大国际单项组织,因此1959年开始的全国运动会,既是体育界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也是随后20多年中国人关注和了解体育的最重要窗口,甚至承载了那个时代不少人的体育情怀。
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之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之际,但因综合国力不足,那时的竞技体育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随后的全运会也与奥运密切接轨,成为孕育“金牌大国”的摇篮。
但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也带来利益驱动下的副产品,全运赛场的“唯金牌论”应运而生。兴奋剂丑闻、裁判黑哨、打架斗殴、一些本不适合参赛的老将“被复出”等负面新闻逐渐跃居新世纪后全运会的头条。
屡被诟病的“全运怪状”引起了中国体坛各界的重视和反思。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首提“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大全运概念”。遗憾的是,彼时的“全民全运”不仅有名无实,更因赛场内外诸多“黑幕”,令外界对全运会的质疑达到高峰。
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再次提出了“全民健身,共享全运”的主题口号,并出台了节俭办全运、增加大球项目奖牌数、严肃赛风赛纪等多项措施,但依然无法改变全运会“关注度下降、负面新闻上升”的尴尬局面。
直到四年后的天津全运会——
“全民全运”不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接纳了近万名草根选手参赛的体育狂欢;扭转金牌至上的政绩观和价值观,也不再只是居高临下的振臂一呼,而是“取消奖牌榜”这一“釜底抽薪”的铁腕决策;打破区域界限、整合优势资源更不再是一份奢望,而是鼓励跨单位组队、支持军队和地方联合培养选手、邀请华人华侨参赛的实际措施……
时至今日,全运会也许仍有诸多未尽人意之处,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体育人为改进这一延续58年的“品牌”所付出的努力与诚意。
事实上,无论是在前20年蕴含了中国人的体育热情,还是在改革开放30年来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贡献,全运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但如今,中国已经立于世界舞台的中央,体育逐渐回归强身健体的“本位”;多媒体、全方位的信息时代,也带来了观众视觉的多元化;竞技赛场不再是金牌一叶障目,精彩赛事和感人故事,更为观众所喜闻乐见。这一时期的全运会自然也需重新定位,只有做出顺应民意的改变才能真正赢回民心。
体育毕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竞技体育的强大与否,也是衡量一个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全民全运”的天津全运会并非淡化将于8月28日全面展开的竞技赛事——云集中国体坛现阶段最强阵容的明星、老将、新秀将齐聚天津,在不同赛场展示中国风采、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引领全民健身热潮,诠释竞技体育的精彩和悬念——“全民”在左,“金牌”在右,全运会将因其在天津的华丽转身而载入中国体育史册!(完)
中新社天津8月27日电 (记者王祖敏)8月27日,开启“全民模式”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盛大开幕。
本届全运会增设群体项目,取消奖牌榜,这看似寻常的一增一减,却是全运会在跋涉半个多世纪后的艰难转身。
资料图 8月22日晚,天津队(红)球员在比赛中扣球。当晚,第十三届全运会女子排球成年组决赛阶段比赛在天津人民体育馆拉开战幕,东道主天津队3-2战胜福建队取得开门红。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1958年后,中国退出国际奥委会和几大国际单项组织,因此1959年开始的全国运动会,既是体育界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也是随后20多年中国人关注和了解体育的最重要窗口,甚至承载了那个时代不少人的体育情怀。
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之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之际,但因综合国力不足,那时的竞技体育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随后的全运会也与奥运密切接轨,成为孕育“金牌大国”的摇篮。
但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也带来利益驱动下的副产品,全运赛场的“唯金牌论”应运而生。兴奋剂丑闻、裁判黑哨、打架斗殴、一些本不适合参赛的老将“被复出”等负面新闻逐渐跃居新世纪后全运会的头条。
屡被诟病的“全运怪状”引起了中国体坛各界的重视和反思。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首提“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大全运概念”。遗憾的是,彼时的“全民全运”不仅有名无实,更因赛场内外诸多“黑幕”,令外界对全运会的质疑达到高峰。
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再次提出了“全民健身,共享全运”的主题口号,并出台了节俭办全运、增加大球项目奖牌数、严肃赛风赛纪等多项措施,但依然无法改变全运会“关注度下降、负面新闻上升”的尴尬局面。
直到四年后的天津全运会——
“全民全运”不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接纳了近万名草根选手参赛的体育狂欢;扭转金牌至上的政绩观和价值观,也不再只是居高临下的振臂一呼,而是“取消奖牌榜”这一“釜底抽薪”的铁腕决策;打破区域界限、整合优势资源更不再是一份奢望,而是鼓励跨单位组队、支持军队和地方联合培养选手、邀请华人华侨参赛的实际措施……
时至今日,全运会也许仍有诸多未尽人意之处,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体育人为改进这一延续58年的“品牌”所付出的努力与诚意。
事实上,无论是在前20年蕴含了中国人的体育热情,还是在改革开放30年来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贡献,全运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但如今,中国已经立于世界舞台的中央,体育逐渐回归强身健体的“本位”;多媒体、全方位的信息时代,也带来了观众视觉的多元化;竞技赛场不再是金牌一叶障目,精彩赛事和感人故事,更为观众所喜闻乐见。这一时期的全运会自然也需重新定位,只有做出顺应民意的改变才能真正赢回民心。
体育毕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竞技体育的强大与否,也是衡量一个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全民全运”的天津全运会并非淡化将于8月28日全面展开的竞技赛事——云集中国体坛现阶段最强阵容的明星、老将、新秀将齐聚天津,在不同赛场展示中国风采、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引领全民健身热潮,诠释竞技体育的精彩和悬念——“全民”在左,“金牌”在右,全运会将因其在天津的华丽转身而载入中国体育史册!(完)
中新社天津8月27日电 (记者王祖敏)8月27日,开启“全民模式”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盛大开幕。
本届全运会增设群体项目,取消奖牌榜,这看似寻常的一增一减,却是全运会在跋涉半个多世纪后的艰难转身。
1958年后,中国退出国际奥委会和几大国际单项组织,因此1959年开始的全国运动会,既是体育界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也是随后20多年中国人关注和了解体育的最重要窗口,甚至承载了那个时代不少人的体育情怀。
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之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之际,但因综合国力不足,那时的竞技体育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随后的全运会也与奥运密切接轨,成为孕育“金牌大国”的摇篮。
但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也带来利益驱动下的副产品,全运赛场的“唯金牌论”应运而生。兴奋剂丑闻、裁判黑哨、打架斗殴、一些本不适合参赛的老将“被复出”等负面新闻逐渐跃居新世纪后全运会的头条。
屡被诟病的“全运怪状”引起了中国体坛各界的重视和反思。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首提“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大全运概念”。遗憾的是,彼时的“全民全运”不仅有名无实,更因赛场内外诸多“黑幕”,令外界对全运会的质疑达到高峰。
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再次提出了“全民健身,共享全运”的主题口号,并出台了节俭办全运、增加大球项目奖牌数、严肃赛风赛纪等多项措施,但依然无法改变全运会“关注度下降、负面新闻上升”的尴尬局面。
直到四年后的天津全运会——
“全民全运”不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接纳了近万名草根选手参赛的体育狂欢;扭转金牌至上的政绩观和价值观,也不再只是居高临下的振臂一呼,而是“取消奖牌榜”这一“釜底抽薪”的铁腕决策;打破区域界限、整合优势资源更不再是一份奢望,而是鼓励跨单位组队、支持军队和地方联合培养选手、邀请华人华侨参赛的实际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