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从野蛮生长到监管跟进 互联网金融迎来了哪些改变?

2017-08-17 10:03:50 杨召奎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从野蛮生长、跑路不断到监管跟进、行业整改

【聚焦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哪些改变?

自第一家网贷平台拍拍贷2007年成立到现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刚好走过10年。

过去10年,网贷行业经历了由资本追捧带来的野蛮生长,到跑路、问题平台频现引发广泛质疑,再到监管跟进、行业整改、综合转型的几个阶段。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监管的逐步落地,网贷行业良好的市场前景不断吸引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巨头、大型企业等积极布局,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变革。

从狂飙突进到合规经营

2007年~2011年,这一阶段的互联网金融以信用借款为主,平台多为互联网公司,全国的网络借贷平台大约发展到20家左右,活跃的平台不到10家。

随着新一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从2011年开始,中国网民数量进入快速增长期,也带动了网贷行业的发展。2011年~2012年这一阶段,一些具有线下放贷经验的民间公司开始关注网络并尝试开设P2P网贷平台。

2013年~2014年,这一时期网贷平台从240家左右增加到600家左右,P2P平台的竞争日渐激烈,相关风险也在不断积聚。

2014年以后是网贷行业以规范监管为主的政策调整期,但在监管尚未密集出台时,网贷陷入野蛮生长的困境。更严重的是,少数抱着“捞一把就走”侥幸心理的“伪P2P”也混迹网贷圈,打着网贷旗号,行集资诈骗之实。

2016年,监管政策陆续出台,大力扶持合规运营的网贷平台。同时也重拳打击“伪P2P”的集资诈骗行为,加速网贷行业正本清源。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正常运营的平台数为2448家,相比2015年减少了985家。

但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后,整个行业仍在不断发展。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突破5万亿元大关,达50781.99亿元;网贷行业贷款余额增至10897.08亿元。

互联网金融带来哪些改变?

网贷之家研究中心总监于百程对记者表示,网贷平台肩负普惠金融的使命而出生,其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其能够通过互联网创新,有效解决传统金融与实体经济因信息不对称、知识不对称、服务不对称造成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让资金流向最需要的企业,从而激发实体经济活力。”91金融CEO许泽玮说。

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则表示,P2P网贷的出现,首先是降低了理财门槛。“P2P网贷投资正好补全了银行理财门槛高,期货、外汇、股市等安全性难以预估的缺陷,满足了工薪族理财需求,降低了理财花费的时间与精力。”

此外,P2P网贷的出现,也弥补了个体户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借款预期利率高的问题,缩减了民间高利贷的生存空间,同样也减少了民间暴力催收事件的发生。

互联网金融下半场该向哪发力?

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金融行业从2016年整改至今,行业的整顿已进入下半场,各具体整改项目逐步清晰,实力不强、无法达成整改项目的小弱平台将被淘汰出局。

周治翰指出,金融科技是下一个发力点,但不能过度炒作。“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都是当下金融科技领域非常火的概念,但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为了行业长远健康发展,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应拒绝过分炒作概念,脚踏实地利用最新的科技提高风控水平,合规经营,提升客户体验服务。”

于百程则表示,普惠金融的价值定位,决定了网贷发展仍需往实体产业回归。因此,网贷行业和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市场巨大,无论是实现企业客户投融资需求的互联网化、个性定制化,还是发挥互联网高效便捷的优势,都大有可为。

狐狸金服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由于P2P平台没有放贷资质,受限于信息中介身份,收入仅为服务费、管理费等,盈利空间有限。而互联网小额贷款的业务功能就要强大很多,包括办理小额贷款、票据贴现等众多业务。互联网小额贷款领域或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