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德庆玉珍在自家帐篷旁的草原上放声歌唱。
8月13日的傍晚,夕阳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19岁的藏族姑娘德庆玉珍身着民族盛装,静静伫立在家乡大草原上,在风中吟唱起《一个妈妈的女儿》,用悠扬的歌声诉说着对亲友的祝福。
1998年9月14日,德庆玉珍出生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乡的一个牧民家庭,仅仅几天,一场大病就让她成了盲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德庆玉珍逐渐学会聆听耳边的风声,并在广袤的草原上放歌。牧民们听到她高亢清亮的歌声后,称她为“草原上的百灵鸟”。9岁时,她被亲人送到西藏盲童学校读书,从收音机和同学那里学会了更多的藏族民歌,并有了登台演出的机会。
2014年,在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德庆玉珍有幸进入上海盲童学校。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于丽红在听到玉珍嘹亮的歌声后,认为她是天赋极佳的好苗子,于是对她进行专业系统的声乐教育。学习演唱时,德庆玉珍看不到老师的嘴形和身形,于丽红就拉着她的手贴在自己的腹部,让她感受运气、发声。上海音乐学院的师姐们还为玉珍找歌谱,并将其中的许多制作成盲文版。“她的进步有目共睹。”于丽红说,刚来时,德庆玉珍是“喊着唱”,两三首下来就唱不动了。现在,玉珍学会“科学用嗓”并能够独自撑起一场音乐会。今年夏天,德庆玉珍已经从上海盲童学校毕业。在进入下一个求学阶段之前,她回到家乡玛曲县过暑假。在朋友的陪伴下,她在草原上再次放歌:“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新华社记者黄晓勇 摄
8月13日,德庆玉珍用手机“读”朋友发来的信息。新华社记者 黄晓勇 摄
8月13日,德庆玉珍(后排左二)和家人拍照留念。 新华社记者 黄晓勇 摄
5月26日,在上海音乐学院,于丽红(左)教德庆玉珍把手贴在腹部,感受运气、发声。新华社发
6月25日,在德庆玉珍(左)上海的住所内,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学生帮她整理背包。新华社发
6月26日晚,上海音乐学院为德庆玉珍举办“大爱为美感恩有你”学习汇报音乐会。在上海贺绿汀音乐厅的舞台上,德庆玉珍(前左)与老师于丽红共同歌唱。新华社发(张凤涛摄)
8月13日,德庆玉珍(左)和弟弟在自家帐篷内聊天。新华社记者 黄晓勇 摄
德庆玉珍在西藏盲校为来校参观的客人一展歌喉(2008年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德庆玉珍在拉萨盲校使用打字机(2008年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在西藏盲校联欢会上,德庆玉珍唱完歌后,许多观众为她的歌声打动,在玉珍身上挂满了洁白的哈达(2009年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8月13日傍晚,德庆玉珍和好朋友桑吉卓玛(右)在一起交谈。新华社记者 黄晓勇 摄
8月15日,在德庆玉珍(左)参加玛曲赛马节活动时,一位朋友来看望她。新华社发(桑吉卓玛摄)
2016年7月,在放暑假期间,德庆玉珍来到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的一所学校和师生互动。新华社发(桑吉卓玛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