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解盘年中经济·论势丨黄剑辉:实体经济稳健增长 金融改革亟待加快

2017-07-28 15:47:10 黄剑辉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上半年我国经济实现稳健增长,尤其是GDP增速达到超预期的6.9%。在货币增速放缓、金融加强监管推进去杠杆以及房地产严厉调控的背景下,取得如此增速来之不易。未来,要进一步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积极落实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重点引导金融资源回归服务实体经济。

■黄剑辉

二季度GDP增长超预期

国家统计局7月17日发布了我国二季度及上半年国民经济主要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814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整体看,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的6.7%,表现出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

首先,上半年GDP达到6.9%的增速,是在金融业加强监管,同业积极去杠杆的背景下完成的。从GDP分项看,二季度金融业增加值仅同比增长3.2%,创下有统计数据以来(自1992年开始)的历史最低增速,可见在金融业加强监管下“去杠杆风暴”的冲击力。二季度当季金融业占GDP的比重降至8.1%,较去年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对比之下,剔除金融业后的GDP同比增长达到7.2%,与一季度持平。而在2015年上半年金融业快速加杠杆时期(当时金融业增加值增速一度达到18.8%),对应的剔除金融业后的GDP增速仅为6.1%。

第二,6.9%的GDP增速是在货币增速创下历史新低的背景下完成的。之前公布的6月末M2增速下降到9.4%,创下历史新低,对比去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7%时,对应的M2增速高达11.8%,表明我国产出增长对货币扩张的依赖性在下降。2016年末,中国M2余额占GDP的比重达到208%,创下历史新高,经济增长对货币扩张过度依赖一度引发担忧。不过,将季度数据经过年化处理后,目前M2余额占GDP的比重已下降至204%左右,为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第三,6.9%的GDP增速是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完成的。去年以来,随着一二线城市房价不断上涨,中央与各地政府加大了房地产调控力度,“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纷纷出台“史上最严”调控政策,达到空前的“限购、限售、限价、限地、限商”的“五限”力度。市场普遍预期2017年房地产将对经济产生显著拖累效应,从二季度来看,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创一年半以来新低,与市场预期相符。但整体GDP受影响不大,原因在于服务业中交通运输、软件信息及其他服务业增长较快,弥补了房地产的减速影响。  

工业增速大幅反弹,补库周期拉长

工业生产反弹,结构继续优化。6月份工业增加值由6.5%反弹至7.6%,回到今年3月的水平,大幅高于市场预期;经季调后的环比增速为0.81%,高于5月的0.55%,与3月的0.83%大致持平。三大门类表现为一降两升:采矿业同比下降0.1%,不如上月的0.5%;制造业同比增长8.0%,高于上月的6.9%,与3月的年内高点持平;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7.3%,高于上月的6.4%。分行业看,6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比上月增加3个。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2.3%、12.0%和14.6%,分别较上月加快0.8个、0.9个和3.5个百分点,显示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

实体经济表现良好。6月份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由上月的51.2%反弹至51.7%;财新制造业PMI则由49.6%反弹至50.4%,再度站上荣枯线。其他数据也显示工业活动有所加快:6月发电量同比增长5.2%,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5%,是今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服务业方面,国家统计局公布的6月服务业生产指数为8.3%,是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回升0.5个百分点至54.9%;财新服务业PMI则意外回落1.2个百分点至51.6%,总体来看,服务业发展势头仍然良好。

三个因素推动工业生产反弹。6月工业和PMI反弹的主要推动因素包括:一是外需保持强劲。6月PMI中的新出口订单反弹至52%的近5年最高水平,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1.7%,也显著高于上月的10.7%。二是内需比较稳健。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对冲了房地产投资的回落,前6个月投资增速并未失速,同时在居民收入实际增速继续高于GDP增速以及消费升级的带动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反弹。三是工业品利润仍旧保持高位。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2.7%,比上年同期加快16.3个百分点,企业仍有扩大生产的动力。

本轮工业补库存周期或将拉长。在供给侧改革深化、环保政策收紧的影响下,6月以来钢材、有色、煤炭等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一轮续涨行情,而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在6月的反弹也证明了经济的内生动力仍然较强。在供求两端的共同作用下,本轮库存回补周期预计会有所延长。不过,也要看到,由于PPI涨幅和企业利润增速自年初以来的连续回落,叠加二季度以来市场利率的抬升,企业面临的实际利率走高,库存投资的动力已经有所减弱,补库存阶段预计会在四季度接近尾声。  

新增信贷创历史同期新高,M2跌至9.4%

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创历史记录,主要源于二季度。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97万亿元,同比多增4400亿元,刷新2009年“四万亿”时期7.37万亿元的历史记录。其中,二季度新增人民币3.75万亿元,也创下历史同期记录。6月信贷增长超出预期,主要源于企业贷款规模扩张的拉动作用。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14.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4个百分点。尽管增速与上月持平,但在巨大的基数面前,新增信贷规模仍超出预期,6月新增1.54万亿元,同比多增1533亿元。从结构看,居民短期贷款增加260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833亿元,尽管创2017年以来第二新高,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且房贷占比连续三个月下滑,反映出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商品房销售放缓的背景下,房地产周期或已接近尾声。企业短期贷款呈增长态势,新增2737亿元,中长期贷款大幅回升,新增5778亿元,创历史同期第二新高,仅次于2009年6月的7742亿元,这主要源于企业经营状况好转,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旺盛。此外,监管趋严导致的表外转表内也是重要原因。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812亿元,环比、同比均出现多增,反映出随着6月监管的边际改善,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债权增加额也出现了好转迹象。

上半年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创历史半年度新高。上半年新增社融11.1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36万亿元,创历史半年度新高。其中,一季度新增6.94万亿元,同样创历史同期新高,二季度新增4.23万亿元,仅次于2014年二季度,为历史同期第二高。6月新增社融1.78万亿元,受信贷超预期增长推动,较5月大幅反弹7103亿元。表内融资方面,新增人民币贷款1.45万亿元,是支撑社融的主要因素,外币贷款新增73亿元,总体变化不大。表外融资方面,新增委托、信托和票据合计2244亿元,其中信托贷款新增2481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这主要是由于监管要求收紧通道业务,尤其是去年以来收紧券商资金、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导致信托的通道优势更为显著。直接融资方面,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169亿元,同比多减1839亿元,但环比少减2344亿元。企业债券融资的修复可能是受6月流动性较为宽裕和市场预期得到改善的影响,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使得企业发债成本降低。股票融资487亿元,与上月基本持平。

M2创历史新低,但增量仍超预期。6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9.4%,增速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低;M1余额同比增长15%,增速比上月回落2个百分点。虽然6月M2进一步跌至9.4%,但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较高,M2绝对量环比新增近3万亿元,因此这一水平仍远超出了市场预期。M2大幅增加主要源于三大因素:一是6月新增贷款高于预期,创造了大量的派生存款,这主要与6月MPA考核难度降低,以及部分上市银行补充资本后做大做强动力提升有关;二是虽然一般性存款继续增长乏力,但计入M2统计范畴的非银存款增长有所恢复,环比多增1488亿元,而这主要与6月监管强度边际递减以及央行投放大量流动性,使得金融机构去杠杆进程放缓有关;三是6份财政存款减少6165亿元,显著高于历史同期水平。  

政策建议

上半年我国经济实现稳健增长,尤其是GDP增速达到超预期的6.9%,在货币增速放缓、金融加强监管推进去杠杆以及房地产严厉调控的背景下,取得如此增速来之不易。未来,要进一步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积极落实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重点引导金融资源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同时,财政政策应推进减费降税,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助力供给侧改革;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强化监管的统一性与协调性。

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积极落实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一是深化金融体系改革,促进金融业发展回归主业、回归本源,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推动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协调发展、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协调发展、综合性金融与专业性金融协调发展、大型金融机构与中小型金融机构协调发展,帮助实体企业降低财务成本和杠杆率,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二是把防风险和强监管放在更为优先地位,以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为契机,一方面更加全面地进行金融监管协调,提升对地方政府、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金融相关管理部门的约束力,另一方面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促使地方政府高效履职,补齐交叉金融领域的监管真空;三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持续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力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四是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五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持政企分开,将国有企业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

财政政策方面,应推进减费降税,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助力供给侧改革。一是继续实施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政策。6月1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联合发布通知,将已经在2016年底到期的针对重点群体的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延续3年至2019年12月31日,以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二是再推降费措施,让企业轻装上阵。6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聚焦降费问题,建筑行业、能源行业、银行业和保险业迎降费利好,此次推出的降费措施,预计全年可再减轻企业负担2830亿元。三是试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和政府收费公路专项债券。通过发行专项债券,放开地方政府规范举债的“前门”,严堵违法违规举债的“后门”,有助于化解潜在债务风险,实现地方债治理堵疏结合。

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中性,强化监管的统一性与协调性,引导金融资源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具体而言:一是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优化期限结构组合,实现去杠杆和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平衡。二是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三是把强化监管作为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以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为出发点,从更高层次上推动金融监管协调发展,补齐监管短板,重点突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四是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增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增加和完善金融供给,着力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供给的效率,使得金融发展向实体经济回归。

(作者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