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中国啤酒行业为何“旺季不旺”? 业内:产能过剩

2017-07-27 07:11:38 陈琼 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正值全民“喝啤酒、吃烤串”的炎热夏季,中国的啤酒行业却“旺季不旺”,仍行走在寒冷的冰天雪地里。经过2004年至2014年“黄金十年”的高速发展后,中国啤酒行业开始步入低迷期,从2014年起,国产啤酒的产销量出现长达25个月的下滑,收入和利润也双双下滑。眼看着高端白酒行业的强势复苏,靠什么才能挽救啤酒行业的颓势呢?

多种因素叠加 啤酒行业步入低迷期

自2014年7月起,国产啤酒的产销量开始出现长达25个月的下滑。其中,2015年出现近18年来最大幅度的负增长,国产啤酒产量下滑近5%。虽然2016年8月一度出现“增长”,但进入2017年以后,国产啤酒又连续4个月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1至5月,国产啤酒的产量为1758.7万千升,同比下降0.7%;进口啤酒的进口量为24.73万千升,同比增长8.91%。

业内人士认为,诸多因素共同叠加导致啤酒行业整体低迷,其中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需求下降与产能过剩是其主因。自2012年起,啤酒的主要消费人群占总人口比例逐渐减少,需求不断下降。与之对应的是,在2004年至2014年期间,国内啤酒企业大肆跑马圈地,兴建、并购工厂,导致产能严重过剩。

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兼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指出,国产啤酒产销量下降,主要原因是消费市场的碎片化和个性化发展趋势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此外,进口啤酒飙升也加剧了市场竞争。

贝恩公司发布的《中国购物者报告》指出,方便面和啤酒销量的下滑,主要原因在于蓝领工人减少,低端制造业岗位被转移到孟加拉国和越南等成本更低的地区,蓝领工人主要参与生产的商品受到较大冲击,低端啤酒销量比高端啤酒销量下降得更厉害。

洋啤酒势头猛 国产巨头业绩均下滑

啤酒行业的溃败,直接体现为酒企业绩的持续下滑。2016年财报显示,燕京啤酒实现营业收入115.73亿元;净利润3.12亿元,同比锐减46.90%,这已是燕京啤酒连续第3年业绩下滑。2014年至2016年,燕京啤酒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5.04亿元、125.38亿元、115.7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26亿元、5.87亿元和3.12亿元,呈现逐年下滑态势。

燕京啤酒并非业绩下滑的独一份。2016年,青岛啤酒实现销量792万千升,同比下降7.07%,营业收入下降5.53%,净利润下降39.09%。连续12年稳坐中国啤酒市场头把交椅的华润雪花,2016年营收虽然略有增长,但净利润仅6.26亿元,同比下降6.04%。

在国产啤酒节节败退的同时,进口啤酒却在狂飙猛进。2011年至2016年间,中国的啤酒进口量从64203千升快速增至646384千升,6年内翻了10倍。

去产能+高端化 啤酒巨头忙着转型

面对行业整体持续低迷,啤酒企业纷纷开启转型之路,关闭亏损工厂、力推高端产品成了很多啤酒企业依赖的“御冬”法宝。

最近2年,大量啤酒企业关闭工厂,断腕自救。华润啤酒和重庆啤酒先后关闭多家亏损工厂。外企百威英博则关闭舟山的工厂。嘉士伯去年关闭并处理了中国市场的17家工厂。今年7月,燕京啤酒的高管在解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对于个别不再有存在价值的企业,经过权衡之后,可能会与地方政府协商后关厂。

高端化成了众多啤酒企业的救命稻草。2017年一季报显示,部分尝试“高端化”的啤酒企业已开始业绩“飘红”。其中,青岛啤酒营收同比增长2.6%,净利润同比增长8.51%。燕京啤酒营收同比增长2.12%,净利润同比增长13.85%。百威英博一季度实现营收129.22亿美元,增长率为3.7%。

尽管一季报业绩回暖,但并不能因此判定啤酒行业已经解除警报。食品行业专家朱丹蓬认为,从2014年开始,全球啤酒巨头都在中高端市场发力,尤其是外资品牌在结构升级方面很有优势,业绩增幅明显。

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啤酒行业以往“跑马圈地”式的打法开始失效,大批啤酒企业走上高端化和个性化产品之路,也将加速啤酒行业的洗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