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浙江篇】不断提升县域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
2017-07-26 18:31:52 来源: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林晨 王祥楠 |
分享到:
|
编者按:7月24日晚,第十七次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视频会议召开。本次交流会,嘉善、萧山、慈溪、瑞安、诸暨、龙游6个县(市、区)委书记围绕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紧扣“统筹发展与协调发展”主题,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发言,作了工作交流。本报今天刊登交流会发言摘要。 牢记习总书记嘱托 全面建设“四区一园” 嘉善县委书记 许晴 嘉善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面贯彻“八八战略”,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先后谋划实施示范点建设方案和示范点发展改革方案,示范点建设任务从“三区一园”升级到“四区一园”。 1、坚持经济发展第一要务,破立结合探索转型升级新路径。腾退低效产能,转出发展空间。刹车停批、整治淘汰、提档升级,实现从胶合板到家具制造再到品牌家居的转型。以点带面持续实施腾笼换鸟,地毯式开展低端行业整治,推动企业向园区集聚,四年来腾退土地空间12245亩;持续实施“机器换人”,木业行业成为全省行业“机器换人”试点;持续实施工业企业绩效评价,对所有工业企业进行ABCD分类管理,实施差别化政策,已有629家企业主动退出,要素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 坚持引大育强,实现产业升级。坚持龙头带动,引进富鼎、富通、格科微等大企业,实现从电子电声向高端电子信息和光通信产业的提升,坚持扶强扶优,培育晋亿、田中精机等一批上市企业,带动五金机械向先进装备制造转型,主导产业持续壮大,规上工业产值突破千亿。 抢占人才高地,激发创新动力。投入4亿元,建设科创中心,引进科研院所,构建创新链条;建起归谷科技产业园,吸引海归人才,推动智慧创新;设立上海人才创业园,吸引上海科技人才,激发区域合作创新。 2、坚持接轨上海第一战略,借智借力实现小县大开放。接轨上海,推动开放发展。立足做大发展平台,以大平台对接上海,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90%的内外资直接或间接从上海引入,连续15年进入全省利用外资十强县。 拥抱上海,推动同城发展。对标上海品质,2013年高标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铁新城,专门设立县人才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基金,完善人才公寓、幸福水街等配套服务,吸引上海人才来善就业创业。还开通省际公交、通勤巴士,开展学校、医院合作,发行上海嘉善旅游都市卡、取消上海移动漫游费、021电话号码覆盖全县。 服务上海,推动合作发展。主动服务配套,走出了“研发在上海、孵化转化产业化在嘉善”的新路子。2015年嘉善与上海签署了太浦河饮用水水源地共建共享协议,两地互为备用水源,既节约了资金,更深化了合作。去年又与上海金山区合作共建沪浙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3、坚持统筹协调第一路径,推动城乡实现共同繁荣。在基本实现城乡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三个一体化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城乡全面深度融合,去年嘉善城乡居民收入比已达1.69∶1。 突出中心镇建设,缩小“城乡之差”。以农房改造集聚为切入口,在姚庄镇试点稳步推进农民带地带权进城,这几年,姚庄镇先后建成体育馆、客运中心、滨河公园等一大批公共设施,各种体育赛事、文化活动长年不断,农民与城市居民同享公共服务。在试点带动下,全县农房改造集聚率达40%。 突出中心城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彰显“城乡之别”。中心城区,以功能增强城市吸引力,以业态增强城市集聚力,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农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起点,先做“盆景”再连“风景”,并以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把全县打造成独具江南水乡魅力的大景区。 突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农村发展实力。持续实施“强村计划”,每年安排50亩土地指标和2000万元扶持资金,通过以强带弱、抱团发展,建成强村项目85个,去年全县村均经常性收入达172万元。 4、坚持民生需求第一导向,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针对城乡居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国家级改革试点,通过职称评聘、奖励补助、交通接送等措施,引导城乡教师名师主动参与流动,目前农村学校名师已实现全覆盖。 针对老龄化程度较高带来的养老问题,从2013年开始,嘉善用三年时间完成了省级养老服务示范区建设。去年又承担了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省级试点,创新建立“互联网+养老服务”等模式,并在全省率先出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县域所有医保参保人员,以政府补助为主,对需要长期护理的重度失能人员,根据护理等级给予一定比例的报销。目前,全县基本形成“10分钟医养融合服务圈”,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数4张。 针对富裕起来的百姓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弘扬地域特色的“善文化”,建成遍布城乡的文化礼堂、文化活动中心、书场书屋等。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村企文化共建、民间文艺团队“竞争上岗”、群众“点题”等模式,“善文化”建设被中央文明办列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工程。 5、坚持深化改革第一动力,全面激发科学发展活力。率先开展县域科学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已实施省级以上改革试点24项。 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因地制宜突破“一窗全科受理”难题,整合投资项目、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等服务,新设社会事务、公积金服务等综合窗口、农经质监等专业窗口、水电气等便民服务窗口。为了让企业少跑,专门设立县镇两级“红色代办”,为重大工业项目、“两创中心”、零土地技改项目等实施全程代办,上半年已服务项目27个。 围绕“四个平台”建设,抓住事权和人权改革牛鼻子,把分散的行政处罚职权、人员、资源向执法前段集中、向基层一线下沉。今年已下沉执法权1395项、占比达92.7%。突破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彻底下放人员,将7个县级部门派驻机构纳入镇(街道)管理范围,同时下放723人,除人事关系外,工资关系、组织关系等全部由属地管理,并通过提高福利待遇、考核优秀比例等举措,推动干部乐意下、愿意留。 |
相关阅读:
- [ 07-19]广西发展县域经济路径:抓特色就牵住了“牛鼻子”
- [ 06-24]为县域医疗升级注入“强心剂”
- [ 06-20]飞“阅”嘉善:一个地“嘉”人“善”小城的新容颜
- [ 06-19]城镇化变"造城" 天量楼市库存拖累中西部县域经济
- [ 06-06]罗源“换道超车”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蓝色崛起
- [ 05-19]官方:2020年北方逾40%县级行政区应建成节水型社会
- [ 02-10]何杰民:把创新贯穿县域经济发展始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