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网络媒体国防行】10年维和零伤亡!他们在黎巴嫩打造“中国名片”

2017-07-25 22:41:38 来源:央广军事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2006年以来,该旅已先后向黎巴嫩任务区派出九批维和分队,出色完成了扫雷排爆、工程建筑与维护、综合保障和人道主义援助等工作。中国维和军人的出色表现,也赢得了联合国、黎巴嫩政府的赞誉,先后1522人被联合国授予维和勋章,6名官兵被黎巴嫩政府授予“和平勇士”勋章。

8月28日,第二排爆小组在纳古拉村从炸毁的老百姓家中抬出一枚未爆航弹。郑吉军摄

央广网7月24日消息(记者 曾袁媛)“这是排爆服,主要用于在排爆过程中对作业人员进行防护,重30.7千克,能有效防护速度小于1600米的爆炸碎片……”7月23日,“网络媒体国防行”记者团来到了陆军第75集团军某旅,在看到各种各样的扫雷排爆装备的同时,也了解了更多该旅官兵的维和故事。

2006年以来,该旅已先后向黎巴嫩任务区派出九批维和分队,出色完成了扫雷排爆、工程建筑与维护、综合保障和人道主义援助等工作。

在黎巴嫩,黎以冲突后满地的地雷让人不寒而栗。扫雷排爆更是被称为是在刀尖上跳舞,随时与死神打交道。入伍已经13年的该旅四级军士长李骏,2009年以来先后四次赴黎参加维和任务,是一名资深的维和工兵队扫雷作业手。

扫雷首先要克服的就是心理障碍。李骏第一次上“雷场”时也很害怕。“突然信号源有了反应,特别紧张,一个小时都不敢动。”李骏回忆道,当时每隔几分钟就给监督员汇报一次,好在有惊无险,挖出来是一个子母弹外壳。现在李骏处置同样的状况只需要十几分钟。

除了勇气,扫雷更需要过硬的技术。李骏告诉记者,每次联黎部队进行扫雷资质考核时,对中国维和部队的要求都格外高。在“蓝线”(黎巴嫩和以色列的临时分界线)80%—90%的扫雷作业都是由中国完成,因为在所有国家扫雷分队中,中国工兵的作业质量和速度都是最快的。正是有了这样的严格要求,该旅创下了10年维和零伤亡,5天通过扫雷资质认证,扫雷速度是国际平均水平7倍的3个“中国奇迹”。

同样危险的还有栽桩任务。上士张炎松参加过两次维和,主要负责“蓝线”栽桩。他说,栽桩的地点在山顶上,官兵们带着装备踩着沙丘上山很费劲。而且扫雷作业手在蓝线只会出一米宽的通道,栽桩只能在这一米范围内进行操作,一不小心就会掉入雷区。“心里也有害怕,但是军人嘛,任务来了就得上。”张炎松笑着说。

“蓝线”还会随时受到双方军人的严密监视,稍有疏忽,就可能有生命危险。一次作业,官兵无意间惊动了灌木丛中的一个鸟窝,飞鸟触碰到了以色列的技术围栏,没几分钟以军的车队就疾驰而来,几名以军跳下车成战斗队形展开。经过反复交涉,得知是误会,以军才离开。

在这里,危险无处不在,营区外经常是机枪射击的声音。但是,官兵们也在这里收获了友谊。外国友军非常欣赏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对中国美食恋恋不忘。当地群众见到中国维和军人,不用英文,直接说“你好”,得到帮助后,更是不停地说“谢谢”。

执行一次维和任务,短则8个月,长则1年,官兵们免不了想家。2010年中秋节,驻黎巴嫩大使馆给官兵们送来了月饼,平时不爱吃甜食的李骏那天也吃了一个月饼,他记得,当时组内的14个战友大部分都哭了。对于张炎松来说,给家里人打电话和偶尔的视频聊天就是最幸福的时候。

中国维和军人的出色表现,也赢得了联合国、黎巴嫩政府的赞誉,先后1522人被联合国授予维和勋章,6名官兵被黎巴嫩政府授予“和平勇士”勋章。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打造着闪亮的“中国名片”。

  被誉为扫雷“兵”专家的三期士官刘庆忠正在清排一颗防坦克地雷。孙自彬摄

黎以冲突后,工兵营官兵积极参加人道主义救援任务,这是官兵在搬运搜寻到的遇难者遗体。郑吉军 摄

扫雷官兵在雷场面对党旗庄严宣誓。郑吉军摄

2009年9月30日上午,我国第五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隆重举行授勋仪式。这是联黎副司令巴达莱为我维和官兵颁发维和勋章。孙自彬 摄

我赴黎维和工兵营一级医院积极在当地开展医疗援助活动,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赞誉。这是卫生员在对当地一名儿童进行伤口包扎。孙自彬 摄

严密监视营区周围动态,提高警惕,确保营区及人员安全。孙自彬摄

  车辆新备医用药品及工具的检查。孙自彬 摄

  李骏在进行扫雷作业。孙自彬 摄

  维和战士张炎松。曾袁媛 摄

  担重担,越雷区。孙自彬 摄

  排爆服展示。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