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姆安拉7月24日电 题:子弹擦肩而过——新华社记者巴以冲突现场惊魂记 新华社记者赵悦 杨媛媛 24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北部边界地区的拜特埃勒军事检查站附近,有消息说巴勒斯坦人可能在此举行抗议活动。 当天一早,记者赶到拜特埃勒军事检查站,当时现场已聚集了上百名巴勒斯坦青年,他们用车辆和垃圾桶设置路障,还有人向玻璃瓶内灌注汽油等易燃物制作燃烧弹,刺鼻气味在空气中弥漫。 “我们为阿克萨清真寺而来,”一名巴勒斯坦青年一边裹上头巾护住眼鼻,一边对记者说。还来不及问姓名,这名青年手里拎着石块匆匆向检查站方向冲去。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断赶来的巴勒斯坦人向以色列士兵投掷石块,以军士兵则发射“臭弹”驱散示威人群。与以往使用的催泪瓦斯不同,这次以军发射的“臭弹”散发着类似严重腐败后的垃圾味道,令人窒息、忍不住作呕。 由于现场逐渐失控,记者随人群后撤,急忙赶回一公里外驻地带上防毒面具和防弹服后再继续采访。 为追赶示威人群,以色列士兵一边发射“臭弹”,一边向拉姆安拉挺进,封锁拉姆安拉通往拜特埃勒的道路。示威人群则以大型垃圾桶作掩护向以军士兵方向前进。 再次从驻地赶到现场的记者,由于心情急迫未仔细观察情况,突然插到了冲突的核心地带。 此时以军士兵已进入拉姆安拉,他们不停开枪射击,示威人群匆忙后撤,记者的车辆暴露在以军面前,成了以军前方约30米内的唯一目标! 突然,现场响起了低沉枪声。时间仿佛静止,记者脑中出现短暂空白。心跳过速的感觉与发动机的轰鸣、人群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好像躯壳内突然间被灌入各种重物,令人无法呼吸、无法思考。 以军的子弹在记者车辆旁激起烟尘,所幸,记者并未中弹。 开枪后,以军士兵立即躲回掩蔽物,伺机再次发动攻击。记者紧紧抓住方向盘,全力稳定情绪,避免激烈动作进一步刺激以军士兵,随后尽可能动作柔和,原地掉头,避开溃散的人群并尽快撤离。 记者后来得知,以军此次向示威人群开枪射击使用了橡皮子弹和真正的子弹。 据巴勒斯坦红新月会介绍,当天发生在拜特埃勒军事检查站附近的冲突造成至少12名巴勒斯坦人受伤。截至记者发稿时,冲突仍未完全结束,伤者人数可能增加。 |
相关阅读:
- [ 07-25]以色列考虑用“替代措施”给巴以冲突降温
- [ 03-09]英国重申支持旨在解决巴以冲突的“两国方案”
- [ 02-16]古特雷斯访埃及 称巴以冲突只能通过两国方案解决
- [ 09-19]奥巴马和以色列总理将在纽约会晤 商巴以冲突问题
- [ 05-12]巴勒斯坦总统表示愿同俄美合作尽力结束巴以冲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