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尖兵—— 掌握不了信息化,“刀尖”会卷刃生锈,尖兵会折戟战场 这是一则旧闻,却至今让战士赵宏润记忆犹新—— 那年仲秋,某海岛演兵场。赵宏润成功潜入“敌”腹地侦察,正当他开启电台准备把蓝军阵地配置情报发回指挥所时,不幸被“敌”侦获,宣告任务失败。 “我知道在当时环境下,必须保持无线电静默。但不开启电台,怎么发送情报?”在演练复盘时,赵宏润还理直气壮。 “既然知道不能开启电台,那配发的北斗手持机干嘛不用呢?”面对侦察排长王帆的反问,赵宏润如醍醐灌顶,后悔不已。 演习前不久,侦察队配发了北斗手持机等一批信息化作战装备。为了能在演兵场派上用场,队里组织进行突击训练,而且半年考核中大家都过关了。但关键时刻为何对手中的信息化装备视而不见?为什么仍习惯于用传统的办法遂行任务? 作为执行特殊任务的两栖侦察兵,掌握不了信息化装备,“刀尖”会卷刃生锈,尖兵会折戟战场。那一夜,王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觉得还是自己这个老师“不过关”:平时只给战士们教会了基本操作方法,却没有将信息化理念“植入”他们的大脑,所以大家不懂得活学活用,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基于信息系统必须真正基于到头脑,训用信息系统必须真正训用常态化。”王帆组织教学骨干制作了电子示教板,将复杂的装备原理以形象直观的形式为官兵演示出来,战士们一个个看得如痴如醉,一下子迷上了新装备,比着学习信息化知识。 2013年7月,侦察队某侦察艇配发新型船艇指挥控制系统,参加上级组织的远距离航渡训练。这次航渡距离远,海况复杂,加之新系统刚列装,时任艇长潘英悦认为,用原有的系统比较稳妥。航海班长乐涛却主动请缨,“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正好可以检验新系统的性能。”为此,他利用点滴时间潜心研究,熟悉掌握这套新系统,并写下厚厚一本《实用操作心得》。 编队出航,向深海进发。在某陌生海域忽遇雷暴天气,航行的船艇编队原有的导航系统瞬间失灵。乐涛沉着操作新型指挥控制系统,带领编队驶入安全区域。潘英悦感叹道,“要是光靠老系统,这次可就危险了。” 从那以后,全队上下进一步掀起了新一轮学习信息化知识、运用信息化装备的练兵热潮。他们进一步完善网络训练室,充实电子电路、遥感气象等方面书籍,组织官兵及时充电。干部骨干带头提高能力素质,对新知识新技能,做到先学先研先练。 “我们利用上级配发的机动式加压舱、热成像仪等信息化装备,大力开展复杂环境下的特种侦察训练,先后探索出海上机动作战、海岛抢滩破袭等10余种新战法。”侦察队原教导员何春平介绍,他们对新装备使用环境、性能特点等逐一分析,并在实战背景下进行检验,做到列装一件,摸透一件。 第二年9月,队里两艘侦察艇参加实弹射击演习,通过侦察摄像装置实时记录实弹射击效果,并将数据传回指挥部。 演习接近尾声时,海上风浪骤起。班长刘微旭发现,由于船体颠簸幅度超出设计范围,稳像仪失去作用,传回来的图像变得模糊不清,难以辨别。图像生成不了,上级了解不到射击情况,射击任务也无法如期完成,怎么办? 情急之下,刘微旭扛起备用摄像机爬到了舱顶,将电视侦察系统的视频线取下,插到备用摄像机上。在其他几名战友的协助下,刘微旭扛着摄像机稳稳地对准弹着点方向,顿时,屏幕中又出现了清晰的图像。(梁淼隆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