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
2017-07-22 21:41:57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周冬 刘宝琴 |
分享到:
|
【解说词】 几千年前,中国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出了灿烂的农耕文明。诗人用风雅颂、赋比兴来赞誉,一唱千年。 同样在这片土地上,今天的中国人用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现代化的工业文明,而且奇迹般的只用了几十年,便让世界瞩目,令世人惊叹。 但是,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已变得如此珍贵。 这生命之河,将流向何处? 如何为这片土地提供永续之脉? 【推出片名:将改革进行到底 第六集 守住绿水青山】 【解说词】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一场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深刻变革,就此开启。在这一《决定》中,全面、清晰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其改革方向、重点任务。 这是继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一起,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中国,世界上人与自然关系最紧张的国家之一,世界上近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均资源拥有量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翻开历史画卷,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中国等诸多古老文明,大多发源于水量丰沛、森林茂密、田野肥沃的地区。而生态状况的急转直下,也让巴比伦、玛雅等一度兴盛的文明,由盛转衰,甚至毁灭。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蜿蜒流淌,灌溉着黄土高原。然而,人类过度的开发消耗,也让这块曾经生长过茂林巨树的土地,遍布光山秃岭。 【同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环资所所长 高世楫 如果我们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期间,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那么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没有了依托。 【解说词】 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真的就如哈姆雷特式的两难选择,只能二选其一吗? 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一重要论断。 担任党的总书记之后,习近平多次讲到,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 掷地有声的话语,体现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更担起了一份特殊的历史重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位置。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频次之密、推进力度之大、取得成效之多,前所未有。 【解说词】 2013年9月7日,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 正在这里访问的习近平主席,面对上千名师生,用直白的话语,剖析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 【同期】习近平主席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解说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断,贯穿在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中。它打破了简单地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思维束缚,生动地讲述了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 远见卓识源于亲身实践,高瞻远瞩基于深入调研。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关系的深刻认识,源自于习近平长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这是一张拍摄于上个世纪80年代福建省长汀县的照片。由于过度砍伐,这个曾经繁华富庶之地,变成了“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的贫困地区。 这一切,让当时在福建工作的习近平忧心忡忡。为了治理长汀的水土流失,习近平五下长汀,走山村,访农户,摸实情,谋对策,长汀人大规模治山治水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然而水土流失让土壤贫瘠,氮磷钾几乎为零,夏天地表温度高得惊人。 【同期】福建省长汀县水土保持事业局局长 林豫峰 夏季最高的地表温度可以达到76摄氏度,鸡蛋都可以煮熟。 【解说词】 如何让火焰山般的土壤恢复植被呢? 不服输的长汀人,一次次地实验、摸索,终于找到了先种草给地表降温;草种活之后,再尝试种能活的灌木;等到形成一定的地表植被之后,再种植能适应的树种的方法。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治理,长汀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62.8万亩,实现了从荒山到绿洲再到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 【同期】福建省长汀县三洲镇三洲村村民 黄金养 以前(收入)都很少,一年才一两千块钱。像现在我总共一千多亩山林,总的收入一年几十万块钱。梦都不敢想,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解说词】 长汀的生态样本,折射出习近平清晰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随着他工作的轨迹,一步步在实践中形成、丰富和发展。 上个世纪80年代,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工作的时候,就提出了“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的理念;在福建工作期间,就反复强调,资源开发要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效益的协调;而在浙江,习近平大力推动生态省建设,并直接推动当地“自然休养”、“生态补偿”等改革探索。 担任总书记之后,习近平不仅把生态文明观放在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位置,而且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率领全党,强力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补上制度短板。 2014年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还不到一个月,下设的六个专项小组就迅速组建完成,经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被放到了一个小组。 【同期】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林坚 这是一次治国理政的重大的创新和突破,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防控”,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转向了应用全局观、系统观来进行统筹推进,这样更加符合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诉求。 【解说词】 然而,一个13亿多人口发展中大国的生态文明体制,其框架,如何制定得更科学、更有效、更着眼长远呢? 【同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杨伟民 资源的紧缺性、污染的严重性和生态破坏的严重性,已经不允许我们再像其它领域那样,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来推进改革。那样可能会花费的时间更长,那么老百姓的容忍度也是有限的。所以需要中央制定一个顶层设计,从上往下去推动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 【解说词】 中南海怀仁堂,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的地方。 在总计37次会议审议的改革方案中,有近40项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直接相关。这一项项改革举措,不仅直面当前的突出问题,以期立行立改,而且着眼长远发展,旨在标本兼治。 然而改革推进到深处,所遇到的难题就像一筐螃蟹,抓起一个,又牵起另一个。生态文明领域的改革更是如此,不仅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环环相扣,而且大家在改革的认识上也不统一。 2015年新年刚过,北京一个僻静的院落,迎来了中央编办、发改委、财政部等12个部门的负责同志。被誉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四梁八柱”的关键文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开始在这里酝酿。 由于这项重大改革要整合十多个方面的工作,触及多个部门的“奶酪”,争议、阵痛、醒悟、选择,在这间会议室里频繁发生着。 【同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杨伟民 因为部门自己动自己,自己切自己,这种手术,它是很难做的。就像一个医生给自己动手术,是很难做的。 【解说词】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为了提高改革质量,专项小组组成了跨部门小组来共同推进。 【同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杨伟民 我们(专项小组)来牵头,可能没有自身的这个利益,站在国家全局,站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这个战略方向上,来考虑到底去切哪些,动哪些。看到这个“毒瘤”确实应该切,那他就可以下决心切下去。 【解说词】 2015年9月22日,我国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社会公布。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被锁定在这八项制度上——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四梁八柱”,骨架在此。 【同期】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 王毅 这是一个顶层的设计方案,它主要问题是为了解决过去改革任务过于碎片化和部门利益导向的这个问题。方案当中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制度安排,包括像自然资产的确权,包括像空间(规划)体系,这些都是一些填补空白的基础性制度。 【解说词】 思想上的雾霾不除,空气中的雾霾就不可能根除。只有有了先进的理念,才会有领先的改革。 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里,引人瞩目地提出了要树立的六个重大理念——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 树立空间均衡的理念; 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
相关阅读:
- [ 07-22]维护公平正义 《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厦引强烈反响
- [ 07-21]四分钟速览《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
- [ 07-21]福建广大干部群众认真收看《将改革进行到底》
- [ 07-21]省侨联组织收视《将改革进行到底》
- [ 07-21]《将改革进行到底》 第四集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