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本分

2017-07-18 12:42:51 何川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近些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取得良好成就,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稳步提升。

此次金融工作会议将服务实体经济列为三项任务之首。服务实体经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金融的本分,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举措。

近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让金融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多位专家表示,服务实体经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金融的本分,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举措。

此次金融工作会议将服务实体经济列为三项任务之首。万博研究院新供给研究中心主任刘哲表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实体经济之间是共荣共生的关系。金融活,经济活。资本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要素,而金融决定了整个经济资本的供给效率和供给成本。一个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和良好的金融体系有利于推动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先后经历了拉美国家债务危机、亚洲和俄罗斯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每一次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巨大,其余波的处理也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持续影响。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体系存在内在缺陷,金融发展和创新长期“脱实向虚”,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本质。

从国内情况看,近些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取得良好成就,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稳步提升。银行业资产负债规模保持增长,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保险业保费收入快速增长,服务社会能力增强。但与此同时,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亟待解决,一些金融机构以“通道”“名股实债”等方式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还有的打着创新的名义,大搞资金体内循环和脱实向虚,甚至涉嫌金融诈骗。

本次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质量优先、效率至上的理念,更加注重供给侧的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国泰君安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表示,“这意味着金融工作也要从供给侧入手优化结构,金融去杠杆、遏制资金空转的方向也非常明确”。

董希淼说:“通过建立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无缝衔接和良性循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为导向,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力度。”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会议针对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三大领域均作出了强化支持实体融资的具体要求。

刘哲表示,本次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改善间接融资结构,强调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实现金融供给的互补,“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相对灵活的贷款审批程序,对于大数据、‘互联网+’等金融科技的融合,将有利于为中小企业、轻资产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为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将进一步促进银行业“脱实向虚”的资金归位,打破“僵尸企业”的政府隐形担保,有利于推动资金从老化产业中抽离出来,进而为服务新经济提供空间,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并且,进一步缓解优质的实体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精准助力补短板。

花长春表示,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杠杆率。这包括优化新股发行制度,优化融资结构,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最需要的区域和领域。完善市场化并购重组和退出机制,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深化新三板改革,服务创新创业。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等。

针对个别激进保险公司近年来规模快速扩张,隐藏的风险逐步暴露,尤其是无序举牌冲击实体经济等,董希淼认为,保监会近期出台了“1+4”系列文件,明确了当前保险工作的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有助于引导保险业回归本源,坚守保障主业,引导保险资金流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

刘哲表示,“总体来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动力在于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深化金融体系内部改革,进而提升资金的供给效率,通过切实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让轻资产、中小企业、新兴产业等也能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来提高金融的资产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