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藏族女护林员:身怀六甲 依然巡园修剪

2017-07-16 19:52:37 火炎 来源:中国日报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中国日报网7月16日电(记者 火炎)这是四位南木林生态示范区的藏族女护林员:白玛、拉琼、白玛拉姆和妹妹格桑。她们也都是南木林县艾玛乡柳果村的村民。

雨过天晴,云淡风轻。四姐妹相约搭西洛的电动三轮车,一起去生态示范区的辖区内修剪树木。因为前段时间持续降雨,她们已经有些天没去看过了。

  四位女护林员搭西洛的电动三轮车进入示范区内修剪树木。火炎 摄

别以为她们是妇女,穿着裙子干活一定不方便。西洛的三轮车刚在地头停稳,只见她们四姐妹一个个麻利地纵身下车,把裙角往腰上一别,长裙立刻变成了短裙,再郑重地掏出“护林员”红袖标戴在胳膊上。

问:平时是不是都这样?

答:是的。

仅此一个细节,就使我油然生出了对这种认真负责态度的钦佩感。

她们郑重地掏出“护林员”红袖标戴在胳膊上。仅此一个细节,就使我油然生出了对这种认真负责态度的钦佩感。火炎 摄

12日上午,依然是在曲桑副局长引领下,我们来到艾玛乡的柳果村进行采访。

听到“柳果村”三个字,会让人立刻联想到这一定是一个柳树成荫,果树成林的村子吧。

“恰恰相反,由于这里是湘河与雅鲁藏布江的交汇处,也是一个东西走向的风口,风比别的地方要大很多,加上一片戈壁荒滩,每年冬春之际,这里风沙弥漫,连草都不长,更别说种树了。”艾玛乡乡长丁坤在柳果村村委会办公室对记者说,“柳果村是个移民搬迁点,2002年从全县的六个乡迁徙了第一批22个最贫困家庭落户这里。十多年下来,柳果村作为精准扶贫第一批异地搬迁的安置点,全村已有135户614人。尽管人口增加了,但这里的发展一直以来都受到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约束。”

作为“藏三代”又是“八零后”乡长的丁坤不由得十分感叹。

“自从示范区建设开始以来,这里慢慢发生着变化,首先是自然环境的明显变化,过去,当地农牧民在政府补助下,一面种植土豆、青稞和油菜,一面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如今,植树造林使得环境发生了改善了,风虽还是照旧刮,但沙尘却少了很多。再就是村民们的观念也慢慢发生了变化,过去是出门在外打工的多,现在都逐渐返乡加入到植树护林和植草的队伍中来了。也就是说,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过好日子,何乐不为呢?目前村民仅就植草这一项户均增加收入都达到1700元以上,如果家里有护林员,那工资一年就是13000元,还有植树和后续管护期间补助每天100元,如此下来,就根本不用外出去打工了。实实在在地实现了产业扶贫与环境改善齐头并进的效果。”丁坤说。

从村委会出来往村里去,路过一个柳树掩映的村民活动场地,透过垂柳的枝条看见里面是一块平整的场地,安装了运动健身器材。曲桑说,这些都是近几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中兴建起来的。

走过一条水泥路,迎面就是在建的新柳果村民居房,一栋栋崭新的藏式民居房像连排别墅,在保持传统藏式风格的基础上,布局井然有序,环境干净整洁。每家每户的楼顶上都飘扬着国旗。村里的道路大多都是平整的水泥路面,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老式村落农牧民聚集地的景象。

在建的柳果村民居房,在保持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布局井然有序,环境干净整洁。火炎 摄

我们敲开了一家院子的藏式大门,开门的是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女主人,她热情地把我们让进了二楼的客厅。女主人名叫白玛拉姆。她们家总共八口人,其中四口人都在从事生态示范区的造树护林工作。

和在藏区任何地方一样,白马拉姆用保温瓶为我们每人倒上一小碗酥油茶,双手端着茶碗,含笑看着客人,送到客人手中,还要看着客人喝完,再给客人添满,双手端着再送,一直到客人表示喝好了才停下。而且还随时观察客人端碗的情况,只要客人手一动,她就马上过来再添茶、送茶。她说,她们家原先是从五十公里以外的加措乡拉亚村迁过来的,现在父亲、弟弟、妹妹还有自己都是护林员。

在藏区采访,我感到最困难的不是克服高原反应,而是与被采访者的语言交流,翻译这根拐杖是根本离不开的。

这次采访活动,我很幸运地遇上了县里的曲桑和珍拉两位年轻人义务做翻译。他们翻译得十分到位,既能直译也能意译。

尽管如此,感觉还是没有直接交流那么畅快,许多思路和问题还是不能连成片,对话过程明显感觉枯燥,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难以进入思想和情感的深处。当你把想好的问题告诉翻译,他再用藏语翻译给被采访者时,实际上已经或多或少地有所改变,语言表述和思维方式的不对称,使被采访者听完后,常常只用最短的语句来回答,显示到采访本上就只有几个字了。遇上女同胞,她们大多更是腼腆不善言辞,干脆用一个羞答答的笑,就算是回答了,着实令人哭笑不得。以至于前面的问题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影响到后面的问题或被打乱或干脆无法再继续下去。

我也常常忘记被采访者不懂汉语的现实,像对着听得懂的人一样,不顾一切的向他们问了一长串问题,结果呢,被采访者一脸茫然,似乎用微笑反问我“你说的是什么呀?”这个时候,身边的曲桑就会赶紧接过去,把我刚才的话翻译成藏语,对方才点点头表示明白。有的被采访者说些对示范区的溢美之词,曲桑就不好意思直译过来,推给珍拉来翻译。所以采访中的时间大多耗在了两次语言转换的过程上,真可谓“事倍功半”。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