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改革创新强引擎 迸发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新活力

2017-07-14 21:26:46 徐江 来源:未来网  责任编辑:陈虹虹 陈晖  
分享到:

  今年以来,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我国经济主要运行指标出现了诸多积极变化,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向好的态势,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继续改善。(7月13日人民日报)

  改革创新增动力,中国经济添后劲。诚如专家所认为,我国经济步入中高速稳定增长的有利条件仍在增加,今年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有把握的。中国经济何以能够持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正是源于改革释放红利、创新激发活力。往细里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创业创新,正是今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之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有序。今年以来,我国紧紧抓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不断取得新进展。事实为证。截至5月底,钢煤去产能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4.8%和65%;商品房待售面积5月末同比下降8.5%;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前五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62元,同比减少0.04元;生态环保、农业、水利等短板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另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40个工业行业中有34个实现了同比价格的上涨,行业供求继续改善。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6.7%,增速比4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企业经营效益进一步回暖。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暖的背后,是供求关系的改善、市场活力的增强、生产预期的向好,不言而喻,其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的无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如日前经合组织(OECD)一份名为《G20结构性改革进展的技术性评估报告》指出,中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生产率增长、高水平就业。从一定意义上说,作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注入持久动力。

  简政放权改革持续深化。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今年以来,作为本届政府的“先手棋”,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持续深入推进,有效优化市场环境。一系列改革,给市场让位,为企业松绑,让群众舒心,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带动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极大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助力中国经济新动能加快培育。7月1日起,国务院新一批减税降费举措落地,加上此前已出台的4批减负政策,“全年为企业减负万亿元”的承诺已提前兑现,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我们将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经济发展的更大活力。”刚刚闭幕的第十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中国政府宣誓了持续改革攻坚的决心。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国务院日前召开的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列出了下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点。

  创业创新蓬勃发展。今年以来,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并茁壮成长,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新产业蓬勃发展,今年5月,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3%和10.3%,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新产品继续迅猛增长,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智能电视等新产品的产量均有大幅提高;新经济方兴未艾,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加快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渗透,对生产和流通方式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今年前5个月,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2.5%,比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快22.2个百分点,共享单车、网络约车、快递送餐、在线医疗、远程教育等新服务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世界银行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说,中国经济增长势头保持稳定,经济再平衡不断推进将增强未来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经济新常态下,保持战略定力,谋划长远发展,坚持改革创新的中国经济,定将能够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更好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