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际> 博览 > 正文

日本走向“超单身社会” 男女原因大不同

2017-07-10 15:31:50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曦   我来说两句

新华网北京7月10日电 调查显示,目前约四分之一的日本男性50岁之前从未结过婚,约七分之一的女性也是如此。

预计这种“终生未婚率”将持续攀升,未来日本将进入“超单身社会”,成为“单身大国”。

有专家认为,日本人口减少将不可避免。

【到2035年约一半日本人单身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4月公布关于“终生未婚率”的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50岁之前从未结过婚的日本男性比例约为23.4%,女性比例约为14.1%,同比2010年均增加了3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

日本著名广告与调查公司博报堂最近就此展开解读。这家机构调查显示,日本人的“终生未婚率”还将持续攀升,到2035年日本男性的“终生未婚率”将接近30%,女性将接近20%。“超单身社会”和“单身大国”正在成为日本的新“标签”。

日本总务省的国势调查等数据显示,到2035年日本总人口将约有1.12亿,其中15岁以上人口约有1亿。博报堂调查显示,到2035年日本15岁以上人口中约有4805万是单身者,有配偶者约为5279万,即约有一半日本人会过单身生活。

2015年日本单身户比例接近35%。博报堂调查后推测,到203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37.2%。丁克家庭和单亲家庭的比例也将加大。

【收入下降 男性结婚难

就日本持续攀升的“终生未婚率”,博报堂负责调查单身问题的项目负责人荒川和久说,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1986年《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实施前,日本男性“终生未婚率”低于女性,且都低于5%。此后男性“终生未婚率”开始高于女性。

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日本人的平均收入开始掉头下行,男女的“终生未婚率”都开始急速升高。2014年,日本仅有64万对结婚登记,为战后最低纪录。

荒川和久认为,经济环境恶化、收入下滑是导致很多人不想和不能结婚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男性的收入下降导致很多男人无力结婚。

他说,在日本3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8万元)的年收入被认为是结婚的一道门坎。没有较高收入的男性没有自信结婚养家,而女性也不太看得上那些低收入的男性。

单身女性多认为结婚的好处是“获得经济上的宽裕”;而单身男性多认为单身的好处是“金钱上比较宽裕”。

荒川和久总结说:“女性为了金钱选择结婚,而男人因为金钱选择不婚。”

【收入越高 女性越不婚

他认为,女性就业机会增加提高了女性经济自立能力。

调查显示,男性收入越高,“终生未婚率”越低,而女性则呈现相反的趋势。

日本女性“终生未婚率”最高的年龄段恰是年收入1000万日元(人民币60万元)以上者。

【40多岁未婚男性幸福感最低】

博报堂的调查还显示,未婚者的幸福感整体低于已婚者,尤其是40多岁的单身者幸福感较低。

20多岁到50多岁的已婚者中,约80%的人认为自己非常幸福或较为幸福。

而未婚者中自认为非常幸福的比例远低于已婚者。尤其是40多岁的未婚男性,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非常幸福,而自认为非常不幸福和稍感不幸福的比例约为四分之一。

【政府想方设法促结婚】

“超单身社会”和少子化让日本政府非常头疼,各地政府想尽办法撮合单身者结婚。

除了民间的各种婚姻中介机构,2015年日本政府首次将“结婚支援”作为一项重点措施列入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将以往的少子化对策重点从育儿援助往前提到“结婚支援”,力争在各领域建起有助于结婚和育儿的制度。

日本地方政府成立结婚支援中心、年轻人交流信息网站等,和民间机构一起为单身者牵线搭桥,但实际效果有限。

【“日本人口减少不可避免”】

日本社会普遍对“超单身社会”和少子高龄化后果感到担忧。日本政府将少子化视为动摇社会经济根基的危机状况。

荒川和久则有另外一种解读。他说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几乎所有人都结婚的时代反而是不正常的。

他认为,日本人口减少将是不可避免的,50年后日本也许只有8000万人。如果能建设一个8000万人的幸福国度也并非坏事。

有专家持类似观点。日本中部大学教授武田邦彦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只要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人口减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许没有那么可怕。(记者华义,编辑吴铮,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