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莲和孩子们在疏勒县“爱心小课堂”合影(4月25日摄)。
25年来,新疆喀什疏勒县疏勒镇有2000多个孩子走进75岁的“拾荒老师”潘玉莲家土坯房里的“爱心小课堂”。潘玉莲父亲是汉族,母亲是维吾尔族,她精通两种语言,年轻时一度在外务工,1992年回到家乡。她所在的新市区社区维吾尔族家庭占大半,有些孩子的父母辅导不了功课,于是她萌生了办小课堂的想法。潘玉莲把家里最大的一间房腾出来,改成现在的小教室。自己吃饭、睡觉都挤在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里,墙旧了就拿宣传画贴一贴,旧家具凑合着用。不同的是,这里一分钱不收,还给孩子们管饭、发文具;这里只有一个老师,辅导5个年级几十个孩子的语文、数学、外语。在她屋里,最新的东西就是堆满书桌的字典、辅导书,还有一沓厚厚的A4纸装订本。那是潘玉莲找打印店帮她做的表格,上面登记着自己教过的每个孩子的信息:姓名、家长联系方式、本人表现、家长意见…… 25年,2000多个孩子从这里走出去。他们有的考上了外地的大学,有的已经成为医生……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潘玉莲在疏勒县“爱心小课堂”上带着孩子们背诵诗歌(4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潘玉莲在疏勒县“爱心小课堂”外给孩子们展示一名同学拾金不昧上交的钱(4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京 摄
在疏勒县一处废品收购站,潘玉莲将拾荒得来的矿泉水瓶卖掉(5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京摄
潘玉莲在疏勒县家中整理教案(4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潘玉莲在疏勒县“爱心小课堂”上课前检查孩子们的作业(4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孩子们在疏勒县“爱心小课堂”上听写生字(4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疏勒县的孩子们在“爱心小课堂”新教室里上课(5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马锴 摄
在疏勒县,小朋友把空水瓶递给拾荒的潘玉莲(5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疏勒县“爱心小课堂”学生阿丽耶在教室打扫卫生(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