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共舞长江经济带】贵州贵阳:以法制为保障 创新生态治理

2017-07-06 09:16:07 冷桂玉 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中新网贵阳7月6日电(冷桂玉) 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是贵州省贵阳市的主要饮用水源地,素有“三口水缸”之称,供应着贵阳市上百万市民的饮用水,占贵阳市城市供水量的70%左右。

两湖一库(红枫湖、百花湖和阿哈水库)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受贵州地质构造影响,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高原深水型人工湖泊。由于地处两江上游,其水质好坏对流域下游有直接影响,流域地位不容忽视。

7月5日,“共舞长江经济带”采访团来到“三口水缸”的管理机构: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以及清镇市人民法院生态保护法庭。

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建基地

如今的“三口水缸”环境优美、水质清澈,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三口水缸”不同程度地遭受了被污染的噩运,工业废水、农村生活污水、城镇生活垃圾等直接排入两湖一库,致使水资源环境遭到严重污染,水质急剧恶化,蓝藻频频爆发,严重威胁数百万贵阳人的饮水安全。

2007年11月8日,贵阳市组建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11月20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和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法庭挂牌成立,把治理和保护“两湖一库”纳入法制化轨道。

“经过持续努力,目前贵阳市两湖一库水质整体评价为Ⅲ类,其中红枫湖局部水域达到Ⅱ类,生态环境整体持续好转,”清镇市生态文明建设局局长龙邦美说。

2012年,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贵州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对“两湖一库”流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范围内分布有水生高等植物、陆生木本植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兽类共484种。

为了对“两湖一库”分布的珍稀濒危和特有水生植物,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2013年进行迁地保护和实验研究,开始建设生物多样性基地。两湖一库管理局综合业务处处长李小京介绍,“基地集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植物生境模拟、标本展示、自然景观、科普教育于一体,对保护饮用水源和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多极复合生态湿地系统村民生活污水逐级净化排放

清镇市人民法院生态保护法庭坐落在静谧的红枫湖畔。

截至2017年5月,该庭共受理了各类环境保护案件1288件,平均每年128件。

“生态环保工作,应当是政府主导、公众参与、法律做保障,”清镇市生态保护法庭庭长罗光黔说,作为专门负责环保案件的“特殊”法庭,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上不断创新。

位于清镇市红枫湖南湖和北湖交汇处的虎山彝寨,就是清镇生态保护法庭创新治理模式的受益者。

“把虎山彝寨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样板试点,利用企业污染赔偿款61.48万元建设虎山彝寨生活污水生态净化项目,主要还是把企业污染赔偿款合理利用到生态保护上,让老百姓受益,”罗光黔说。

古彝族人以“虎”为图腾,自称为“虎的民族”。寨子也因背倚虎山而得“虎山彝寨”之称。虎山彝寨共有村民400余人,部分村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不完善,农户污水散排,部分原有污水收集管网出现老化、堵塞,导致生活污水无法进入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直接排入红枫湖,威胁饮用水源地饮水安全。

“处理能力为每日35吨,采用人工湿地和配套污水处理管网方式收集处理村民生活污水。污水经过管网被收集到不同功能的人工湿地,进行逐级沉淀净化、植物、微生物净化后,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显著消减水体中氮、磷含量”,贵州碧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吴宇介绍。

实施农村垃圾分类试点保护生态环境显成效

红枫湖镇为解决垃圾分类问题,特聘请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黄成德主任为镇里生态保护特别顾问,并结合红枫湖镇实际情况,在大冲村兴隆组实施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考虑到红枫湖镇大冲村兴隆组当地群众主要以发展农家乐和在农家乐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全组130余户就有20余家成规模农家乐,另有20余家烧烤摊点的实际情况。针对农家乐和普通农户垃圾量不同,采取不同的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置方式。

“试点区域采用粗分法,根据生活垃圾来源、成分构成和目前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建筑垃圾、还田垃圾和其它垃圾五类”,黄成德说。

据了解,试点工作开展后,兴隆组垃圾减量化初见成效,由夏季农家乐旺季每天10至20车的垃圾量降到了10车以下。农家乐业主每月卖给废品回收者可获得200到300元不等。由于垃圾量的减少,农家乐业主每月的垃圾清运费减少了300至500元。普通村民垃圾焚烧现象基本不再出现。

另外,环保协会会员及村民还自发对沿湖垃圾和村寨内垃圾进行清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