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华字典》因为APP的上线引来一拨骚动。作为中国最权威字典的电子版,该APP每天仅有2个字免费体验、完整版需付费40元的情况,引发了争议。 这种争议也正说明了《新华字典》的特别。 《新华字典》是我国影响最大的权威汉语字典。自1953年出版以来,历经11次修订,发行逾5.67亿册,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 抛开争议,《新华字典》为何如此特别,其编纂修订背后有何故事,钱报记者专访了北大教授曹先擢先生,他是从浙江长兴走出来的语言文字大家,他的老师是被称为新华字典之父的魏建功先生,而他本人是1971版《新华字典》修订组的副组长。 “我这一生,很简单,可以说都是在和字、词打交道。”关于《新华字典》的故事,85岁的老先生娓娓道来。 从浙江到北大 和《新华字典》结缘 钱报:您是浙江湖州长兴人,当年是怎么去北大求学的? 曹先擢:对,我是在浙江长兴县煤山镇出生的,我父亲当年就是煤矿的会计。我曾在桐庐读书。后来父亲带我到了河南,我在那里读高中。1954年全国大学招生,我就报名考试,考上了北大,那年我22岁。 钱报:您和《新华字典》的缘分是怎么来的? 曹先擢:说来也巧,我当年北大的老师就是魏建功先生,他主持编纂了新中国第一版的《新华字典》。我当时读书的时候深感自己基本功不足,所以总是带着一本《新华字典》随时查看,后来留校任教,这个习惯也没改,所以1970年周恩来总理要求重新修订《新华字典》的时候,学校里就推荐了我。 钱报:最近《新华字典》出APP,定价40元的消息,您知道吗,您觉得这个价格合适吗? 曹先擢:这个消息我知道,但我年纪大了,对这种新技术不太懂,价格的话,现在市场经济,各取所需吧。 主持修订1971年版《新华字典》 曾面见周恩来 钱报:您当时主持修订了1971年版的《新华字典》,印象深刻的事是什么? 曹先擢:我当时是副组长。(记者注:当年因为时代关系,正组长都是由工宣队、军宣队代表出任,所以曹先擢任的副组长是实际主持工作的。)当年修订《新华字典》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抓的, 国务院科教组以北大老师为主力,再找中科院、商务印书馆等,组成50多人的修订小组。当时要求采用1965年版《新华字典》作为底本,为满足当时中小学生和工农兵的急需,抓紧时间“小改”。 但是时代关系,大家都很紧张,几乎所有条目都重新“政审”了一遍,修改的意见很多,比如,例句“巴不得马上回家”,革命性不强,改为“巴不得马上返回战斗岗位”;例词“利人利己”,不符合时代精神,改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最初的修改意见近两千处,后来大家梳理减到407处,修改意见最终送到周总理那里,他看了之后说了句“神经过敏!”按照总理的指示,最终的修改只有64处。 钱报:那当时还有改出硬伤吗? 曹先擢:说起来,真正改动的“硬伤”很少,正文只找到一个错别字:“炁(qì)”字读音被错印成了“(ài)”。应该是排版工人不小心拿错了字模。当时修订工作进行了近一年,1971年,修订过的字典就出版了。比较特殊的是,当时补充了很多附录,比如“常用化学农药”、“节气表”等。这些附录,在当时是针对工农兵的,比较实用。 钱报:听说《新华字典》封面的字也是有故事的? 曹先擢:《新华字典》1953年初版时,封面是魏建功先生用隶书题写的书名,1954年后改用拼集鲁迅的手迹。1956年开始推行简化字,但鲁迅从未写过简体的“华”,印刷时只好从鲁迅手迹中找了“化”和“十”拼在一起。周总理知道后,认为这对鲁迅不尊重,所以后来封面用字就改成了印刷体。 《新华字典》修订不易 趣事不少 钱报:《新华字典》修订那么多次,每次的修改,主要改什么? 曹先擢:这个就很复杂了,最早的编纂很难,当时没有现在的电脑,材料收集都靠人工。最初几版,靠的是30多万张人工摘抄的小卡片。修订最主要还是增词减词和修改注释两方面。 读音方面,有时也会改,比如初版中,“癌”字读音是“yán”,这是北方的读音,而从1962年版开始改成了“ái”,这是浙江方言里的读音。这是为了区分癌症和炎症,避免误解。这是主持1962年版《新华字典》修订工作的丁声树先生做的改动。 《新华字典》的修订很严谨,比如1998年修订时增加新词条“焗油”,修订人员特意两次跑到美发厅向老师傅请教,还亲身体验,才定下了“焗油”的释义。 我参加《新华字典》的修订一直坚持到2004年的第10版,之后年纪大了精力跟不上……总的来说,《新华字典》对字词的取舍是很谨慎的,有些词很热,但是可能很快就被遗忘,这些就不太会收进去,还是要经得住时间考验。 钱报:曾听过一个趣事,说每个版本新华字典的定价是参考当时一斤猪肉的价格,如1957年版定价1元钱,1998年版11元,2004年版16元,和当时猪肉价格基本一致,这是真的吗? 曹先擢:(笑了起来)这可能是个巧合吧,我个人没有听说过有这种特别的考虑。 钱报:网络时代,很多人查字喜欢上网查,纸质《新华字典》的存在价值是否会打折扣? 曹先擢:新技术确实会改变很多事,但我觉得,恐怕《新华字典》不会被完全替代。最早的《新华字典》收录8000多个汉字,到了现在收录汉字增加到了13000个,其中就有一些网络新词。我想,《新华字典》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以前,我去各地开会出差时,经常有人跟我说,幸亏当年有本《新华字典》,1977年重新高考的时候才能考上……每次听到我都很高兴。无论如何,《新华字典》对于知识和文化的普及,都是有贡献的,今后,作为基础工具书的作用也不会消失。 |
相关阅读:
- [ 06-25]评论:新华字典APP收费是种讽刺 免费开放又何妨
- [ 06-21]《新华字典》App捞钱嫌疑大?不尽其然
- [ 06-20]起价40元的新华字典APP,还是老思路
- [ 06-16]定价远超纸质版 40元的新华字典APP贵么?
- [ 06-16]《新华字典》APP如何拥抱新市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