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6月17日电 题:时隔四十年 再探“第三极”——科学家解析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看点 新华社记者吕诺、王沁鸥 壮美的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世界最后一方净土,蕴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密码和无数有待探寻的奥秘。 时隔四十余年,我国17日启动第二次青藏高原大规模综合性科考。首先拉开帷幕的是江湖源考察,科考队员将兵分四路,重点对长江源头区域和西藏最大湖泊色林错区域进行观测研究。 “第一次是‘发现’,这一次是看‘变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说,近年来,青藏高原资源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需要通过综合科学考察提出应对方案。 江湖源科考主要做什么?看点有哪些?新华社记者分别专访了四条科考线路的负责人。 为“长大”的高原湖泊“做体检” 在很多人印象中,青藏高原是一片荒凉苦寒之地。事实上,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1000多个湖泊。自1990年以来,青藏高原湖泊水量已经增长1000多亿立方米。 “这相当于增加3个三峡水库的水量。”湖泊与水文气象考察队负责人、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朱立平说,“色林错也在近年来不断扩大,已超越纳木错,成为西藏第一大湖。” 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面积变化最大的湖泊就是色林错,其湖泊面积从1976年的1667平方公里,增加到2009年的2324平方公里,扩张40%左右。 高原湖泊面积和水量的增大,对局部气候乃至东部季风区的旱涝都可能产生影响。“长大”的高原湖泊亟待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朱立平介绍,此次考察将对包括色林错在内的藏北湖泊群进行湖底地形图的绘制,并对水体参数进行测量。“我们需要知道,高原气候变化让湖泊到底产生了哪些改变。”他说。 不同于以往,无人船将首次应用于青藏高原的湖泊水文气象考察,设置好船只航线和测量程序,湖泊深度、湖水ph值、电导率等参数一测便知。 此外,科考队还将钻取水底沉积岩芯,它是重现湖泊历史的“一手史料”。朱立平说:“青藏高原在两三万年前也经历过一段‘大湖期’,那时的色林错和纳木措甚至是连在一起的。通过钻取沉积岩芯,研究历史上的湖泊扩张及其与当时生态环境的关系,可为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
相关阅读:
- [ 05-30]俄军再次向千岛群岛派遣科考团
- [ 05-22]中国向极地考察强国迈进 第5个南极考察站即将开建
- [ 05-15]“蛟龙号”完成中国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科考任务
- [ 04-18]中国南极科考深冰芯钻探突破800米大关
- [ 04-10]“雪龙号”归国 第33次南极科考刷新抵达全球最南纪录
- [ 03-17]英麻醉师回忆南极科考:低温考验生存
- [ 03-13]一份提案与一群“职业沙手”的十年科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