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神”变身记——甘肃武山减化肥、农药见闻
2017-06-05 11:35:04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陈虹虹 赵舒文 |
分享到:
|
新华社兰州6月5日电(记者张玉洁)六月天,浓浓的农家肥味儿真不好闻。可在田间劳作的宋红东却说,这是土地“财神”的味道。 55岁的宋红东是甘肃省武山县城关镇清池村村民。武山县发展蔬菜产业30余年,有“中国韭菜之乡”之称。目前蔬菜种植面积39万亩,蔬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一半以上。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宋红东家的土地“财神”可没这么大臭味儿。60元一袋的复合肥往地里一撒,韭菜“噌噌”往上拔。很长一段时间,宋红东都觉得,这个有速效之功的“财神”厉害得很。 但问题也渐渐显露出来:化肥越施越多,农田却越来越差。“2011年前后,土地板结得厉害,刨韭菜时刨好几下都弄不出来。”宋红东说。 慢慢地,在耕种千年的土地上,开始有人又用上了农家肥,土地渐渐松软起来。大家看着不错,就都去养殖场买粪,自己沤起肥来。 宋红东说,化肥越涨越贵,算成本和农家肥差不多。更重要的是,现在市场上认可绿色食品,一度被抛弃的农家肥成了新的土地“财神”。 “现在种的菜自己吃吗?”记者问宋红东。 “吃啊!” “上化肥那会儿呢?” “哈哈哈。”他笑了起来。 这段时间,宋红东家的两个大棚里,茄子、黄瓜长得正旺。他说,韭菜4年就要倒一次茬,让土地休息。他指着田里约20平方厘米的黄色板子说,这是诱虫板,和沼气液配合着杀虫,农药就能少洒很多。 用了几十年的“激素”明显减量,农民收入会降低吗?武山县蔬菜局局长杨盛平介绍,大棚多层覆膜技术可让棚内外温差达到13.5摄氏度,蔬菜长得快、熟得早,以前腊月才能上市的韭菜,现在冬至前后就能卖,地头价能到五六块。去年,宋红东靠1.5亩菜地挣了2万元。 武山县委书记索鸿宾说,武山正在以减化肥、减农药为抓手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蔬菜产业。武山的绿色A级食品认证产品已有26个,生产出的蔬菜已销至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现在市场越来越挑剔,多施化肥、多用农药种出来的菜销不出去、卖不上好价钱。武山走绿色、安全种植之路,是正确的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天来说。 |
相关阅读:
- [ 06-02]我国将发行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
- [ 06-01]财政部印发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办法
- [ 06-01]50大城市前5月卖地破万亿 一二线土地溢价率5年新低
- [ 05-28]莆田秀屿莆阳新城交房5年无土地证 开发商:尽快办理
- [ 05-29]长泰召开闲置土地处置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
- [ 05-26]抱团作战“征”百地和平镇推动土地征迁工作纪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