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努力打造生态文明美丽郑州

2017-06-05 06:53:06  来源:郑州晚报  责任编辑:周冬 周冬  
分享到:

今天是第46个世界环境日,也是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的第三个环境日,联合国确定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相联相生”,中国的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再次作出重要指示:“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本质关系,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方法论,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的过程,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绿水青山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强化生态意识 建设生态文明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把大气、水污染防治为重点的生态建设纳入“四大重点工作”,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进一步遏制。但从整体上看,我市资源禀赋较差,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加快推进,环境污染治理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之一,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期盼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为积极顺应省会人民对美好生态的热切期盼,加快补齐生态环保突出短板,2017年,我市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的要求,坚持“治”“建”并举,着力构建与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森林、流域、湿地、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文明美丽郑州。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改善环境质量,补齐生态环保短板,就必须顺应发展新趋势,进一步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认识,从根本上更新关于自然资源无价的传统认识,打破简单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思维束缚;就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

坚持全面推进 优化生态环境

2017年是全面完成国务院“大气十条”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国务院“水十条”目标任务的重要一年,必须铆足力量,“撸起袖子加油干”,推动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全民治污、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推动防治工作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减排的转变,围绕源头治理实施“四个一批”,即淘汰一批、转型一批、转移一批、替代一批。大力推进“气代煤”、“电代煤”,全市燃煤锅炉基本完成拆改,削减煤炭消费总量,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到65%以下。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钢铁、水泥、化工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实施第五阶段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完成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任务,加快市政环卫车辆、燃油公交车更新为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步伐;严格工作标准,全面遏制工地、道路、黄土(垃圾)裸露和渣土车沿途遗撒等扬尘污染,施工工地必须做到“七个100%”,严格落实“一票停工”制和“黑名单”制度;不断强化餐饮油烟、垃圾和“小散乱污”治理;持续做好秸秆禁烧和烟花爆竹禁放工作。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机制,依据预警等级,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措施。

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以贾鲁河、双洎河流域为整治重点,坚持“全域水系、循环水系”理念,全面实施“碧水工程”。突出“建制”,建立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河长,以便于加强领导力量,推进上下游联防;突出“清源”,加快实施水源工程、河湖库渠连通工程、建设南水北调中线调蓄水库,实现城区河道水量倍增,引来清水入河;突出“截污”,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对现有河流制排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尽快实现全市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突出“减排”,对造纸、有色金属、电镀等重点水污染物排放行业开展专项整治,完成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减少污染入河;突出“增容”,开展生态治理工程,强化湿地保护修复,着力构建流域生态系统,打造生态景观,增加环境容量。

加快形成土壤污染防治新局面。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和监测,推进实施农用地环境分类管理,逐步建成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基本形成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实施建设用地调查评估,建立调查评估制度,对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企业用地及用途拟变更的企业用地,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加强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及时采取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加强土壤污染源监管,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加强日常环境监管,全面整治尾矿等固体废物的堆存场所,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制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分年度予以实施,同时积极完成项目库建设。

严格执法监管 筑牢生态屏障

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领导机制。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对本行政区和本系统环境保护负总责,以攻坚的决心、力度和劲头,全力落实各项任务和措施,把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具体单位、精准到每个责任人,重大事项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严肃考核问责,层层传导压力,以责无旁贷的担当、锲而不舍的韧劲、痛下决心的狠劲狠抓责任落实。严格实施量化、现场、痕迹考核,采取通报批评、公开约谈、挂牌督办、区域限批等措施,确保生态环保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坚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途径。制定行业攻坚治理工作方案、细则、标准、办法,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提供准确依据。在推广典型上下功夫,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在资金政策上予以倾斜,指导服务助力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在检查督促指导上下功夫,检查前制定方案、列出单子,检查中认真细致、逐项落实,督导结束后形成报告、分析总结,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建议和解决方法,确保检查督导的威慑作用。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法治方式。教育引导企业树立绿色发展观念,自觉主动地承担起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指导监督企业在加大投入、加快改造上下功夫,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增强治污意识,加大治理投入,落实环保措施,主动实现达标排放,大力推动企业改进工艺、提高技术含量、促进产品升级,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在加强执法监管上下功夫,对恶意环境违法行为必须实行“零容忍”,公安、环保、住建、城管、交通、水利、商务、工商等执法部门要切实担当行业部门职责,严格环境执法,以抓大案要案为突破,以查处中央环保督察组移交案件为抓手,积极运用新的“两高”司法解释,加强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严厉打击环境影响较大、危害较深、公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违法案件,持续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坚决做到按日计罚、停产整治、查封扣押、媒体曝光。

倡导全民参与 共建生态家园

大力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要带头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做到制度规范化、措施具体化、考核常态化;大力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技术和服务,鼓励引导消费者使用绿色产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市民和企业负责人认真履行《郑州市公民环保行为准则》和《郑州市企业环保责任倡议书》,培育生态文明道德,培育崇尚自然、爱护绿色、保护生态的社会新风尚。深化绿色学校、社区、企业和环境教育基地创建活动,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通过学生带动家庭、社区及整个社会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增强每位公民、每个家庭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争当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持续开展“郑州环保世纪行”活动,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坚持正面宣传和负面曝光相结合,督促解决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发挥新闻媒体、环保义务监督员、环保NGO以及“绿色郑州”环保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平台的作用,加强环保监督和宣传。广开投诉渠道,保持12369环保热线畅通,扎实落实我市大气污染有奖举报暂行办法、建筑工地扬尘污染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等,鼓励广大市民正确运用法律手段来捍卫环境权益,使环境违法行为无容身之地。

环境是最稀缺的资源,生态是最宝贵的财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共建美丽家园,是970多万郑州人民的殷切期盼。让我们携起手来,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力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绿色发展,为共同构筑生态文明家园、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