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永远把国家放在第一位” ——记“歼八之父”顾诵芬

2017-06-02 11:32:03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人物小传

顾诵芬,著名飞机设计师,飞机空气动力学家。1930年生于江苏苏州,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历任沈阳飞机设计所副总设计师、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总设计师,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等职;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市朝阳区北苑2号院有座不起眼的二层小楼,这里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87岁的顾诵芬院士工作的地方。从大学选择航空系,到进入航空工业局,再到让歼8和歼8Ⅱ飞机一飞冲天,顾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可谓鞠躬尽瘁。

目睹国难 情定航空

1930年,顾诵芬生于江苏苏州。顾诵芬的父亲顾廷龙是著名的国学大家,书法造诣颇深,曾任上海图书馆馆长、华东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兼职教授等职务。出生于这样一个人文氛围浓厚的家庭,顾诵芬没有投身人文学科,却在航空领域成为一代大家,个中缘由,还要从当年日本人的一场轰炸和一个航模玩具说起。

1935年,顾父举家北迁,前往燕京大学任职。当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年仅7岁的顾诵芬在燕京大学附小读二年级。日军飞机对29军营地轰炸的场景,顾老至今记忆犹新。

“1937年7月28日,日军飞机对29军驻地实施了轰炸,虽然炸弹不是落在头顶上,但我能听得到爆炸产生的巨响,冲天火光和滚滚浓烟仿佛近在咫尺,人们都惊慌失措。虽然我当时很小,但直到今天都记得很清楚。”正是日本侵略者的炸弹,让幼小的顾诵芬立志投身航空事业。“要造出自己的飞机,才能不再受欺负。”顾诵芬感慨道。

顾诵芬第一次接触“飞机”,是在10岁生日的时候。“我10岁那年,堂叔送给我一个木制的航模作为生日礼物,我非常喜欢。但那个航模是木结构的,飞了两次就摔坏了。父亲见我喜欢,就带着我到一家外国人开的店里买了一个更坚固的舱身型航模。”顾诵芬说,“这个模型也会坏,我就按照《小学生文库》的说明自己修,学会了自己动手做航模。看到自己制作的航模飞起来,我感觉非常愉悦。”

从此,顾诵芬就和飞机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父亲是一个很开明的人,对我的兴趣爱好并没有多加干涉,只是告诉我不管做任何事,都要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做好,这对我影响很大。”顾诵芬说。报考大学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航空系。

“当时我被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大同时录取,都是航空系。因为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母亲舍不得我远赴外地求学,我就选择了上海交大。”上了大学,顾诵芬开始正式接触到航空技术理论,他的航空生涯拉开了序幕。

排除万难 战鹰出世

1951年,顾诵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沈阳的航空工业局。在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1956年8月份,我国第一家飞机设计室在沈阳成立。顾诵芬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设计飞机的机会。

虽然有了飞机设计室,但严酷的现实摆在眼前:设计室只有100多人,且多半是中专毕业生,相关资料和设备极其缺乏,办公场所也异常简陋,整个设计室只有临时挤出的几间办公室。

这些困难没有吓退顾诵芬,他和一群年轻人一道,在设计室主任徐舜寿和副主任黄志千的带领下,开始研制歼教1教练机。

“当时我压力挺大的,这是个难题。我之前没接触过喷气式飞机设计,只能到北航图书馆去查阅资料。”顾诵芬说,“当时的北航门前还是土路,没有公交车,只能每天晚上骑自行车去,买了硫酸纸把重要的图描下来带回去。既没经验,又没有得心应手的资料,只有少数几本参考书,只能硬着头皮干。”为了解决设备匮乏问题,设计室的同志们想了不少土办法。顾诵芬说:“同事们每天晚上都去医院捡废针头,把它们焊接到铜管上,当作实验设备。”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设计室硬是干出了成绩。1958年,歼教1试飞成功。这是我国第一架自主设计的喷气式教练机。但好景不长,由于“大跃进”愈演愈烈,对航空工业造成冲击,歼教1很快下马了。虽然歼教1昙花一现,但顾诵芬的内心受到极大鼓舞。

20世纪60年代,研制歼8飞机的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顾诵芬被任命为副总设计师。当时设计室走廊里经常贴满了批判他的大字报。谈到这段经历,顾诵芬淡然一笑:“我当时的情况就是‘匍匐前进’,一边‘挨揍’一边往前走。我对于批判已经‘皮实’了,我想就算‘连滚带爬’也要把飞机搞出个样子。”

就这样,顾诵芬白天参与设计,晚上在住所拼命阅读相关材料。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1969年,歼8首飞成功。还没来得及享受成功的喜悦,顾诵芬就陷入了新的思考。原来,据试飞员反映,飞机在跨声速飞行时存在严重的抖震。为了搞清楚问题所在,顾诵芬不顾危险和他人劝阻,三次乘坐教练机紧随歼8飞行,用望远镜观察情况。两机距离最近时只有十几米,顾诵芬不顾巨大的风险,最终发现了问题所在,并通过改进使问题顺利解决,歼8最终定型。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西方大国相继开始研制新一代空军武器装备,完全应用于高空高速的歼8已经不能满足国防需要,必须大改,歼8Ⅱ研制提上日程。1981年,顾诵芬被任命为歼8Ⅱ总设计师,开始了新一轮攻关。

歼8Ⅱ一改传统的进气设计,从机头进气改为两侧进气。从而可以搭载更为先进的雷达和武器系统,性能有了质的飞跃,为此顾诵芬倾注了无数心血。1984年,歼8Ⅱ终于一飞冲天,树立了我国空军发展史上一座新的丰碑。由于在歼8系列飞机研究设计方面的突出贡献,顾诵芬被誉为“歼八之父”。

老骥伏枥 不忘报国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顾诵芬不仅为祖国的航空事业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也继续发挥着余热。

2005年,已过古稀之年的顾诵芬被聘任为ARJ支线客机设计工程技术专家组组长。当时研究团队对飞机设计方案产生了很大分歧,甚至争论是否要从头再来。顾诵芬站了出来,由他牵头组织了一批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赶赴上海考察和指导,最终肯定了原设计方案,坚定了ARJ研究团队的信心。

如今,年近九旬的他本该颐养天年,但他仍每天来上班,时刻关注航空事业。“未来我们的飞机要具备很强的隐身能力,电子和火控系统要做好,要有好的发动机……”顾老始终站在科学最前沿,丝毫没有落伍。

“我现在能做的也就是看一点书,推荐给有关的同志;有时也翻译一些资料,尽可能给年轻人一点帮助。”但顾诵芬看的书何止是一点?每当有后辈向他请教,顾老总能立刻说出国际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后辈推荐一批参考文献。可以想象,在这背后,顾诵芬下了多少功夫。

“回想我这一生,谈不上什么丰功伟绩,只能说没有虚度光阴,为国家做了些事情。”顾诵芬淳朴的话语中不无谦虚。对于年轻人,他充满了期待。“我国航空事业发展需要年轻人才,他们是祖国的明天。我只想对年轻人说,心中要有国家,永远把国家放在第一位,要牢牢记住历史,珍惜今天的生活。多读书,多思考,努力学习,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咏世德之俊烈,诵先人之清芬。顾诵芬人如其名,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对祖国诚挚的爱,诠释了什么叫赤子之心。他的嘉言懿行,有如春风化雨,激励着后辈们不忘初心、奋勇向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