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垃圾分类难在哪,堵在哪? 这个县城坚持17年

2017-06-02 07:35:12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刘锦芬给出三个答案——

最早,垃圾随产随扫,街头江边一倒了之;

17年前,她所在的广西横县马鞍街社区,给每户发了一红一灰两个垃圾桶:一个丢可堆肥的生活垃圾,另一个丢其他垃圾;

如今,她家经营的卷筒粉小吃摊,摆了四个垃圾桶:一个放客人吃剩的粉,拿去喂鸡;一个放一次性筷子,送给邻里烧火;一个放饮料瓶,集中卖废旧;一个放塑料袋等。

从没有桶到两个桶再到四个桶,刘锦芬家的“垃圾倾倒史”,恰是广西横县探路垃圾分类处理的一个缩影。

2000年9月,饱受“垃圾围城”之苦的横县,被逼上梁山,开始了自发的垃圾分类实践。

17年探索,横县县城垃圾分类覆盖面已超过70%,分类投放正确率达90%以上。越来越多的市民,像刘锦芬一样,已把垃圾分类当成习惯。

在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能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进而促进“两型社会”建设。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大道理,都能理解;真实践,道阻且长。国内自2000年起就在诸多大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虽历经多年努力,成效难言乐观。

难在哪,堵在哪?从“人人都是垃圾生产者”到“人人都是垃圾分类者”,习惯如何养成?小城横县的实践,值得解读。

堆“圾”成山

“揣着铁棍,等到伸手不见五指才敢出门偷倒垃圾,哪里是做工,简直是做贼”

“突……突……突……”一辆手扶拖拉机,打破了乡村夜的宁静。

坐在车上的吴文坚,手握铁棍,紧张四顾。

突然,几声狗吠传来。吴文坚的心,跳到了嗓子眼。所幸无事,顺利抵达。

“倒!”“走!”

“突……突……突……”卸下一大堆垃圾,拖拉机喘着粗气,迫不及待地钻进夜幕。

忆及20年前提心吊胆的工作场景,吴文坚感叹不已:“揣着铁棍,等到伸手不见五指才敢出门偷倒垃圾,哪里是做工,简直是做贼!”

1992年,吴文坚进了横县环卫站,“那时,县城几万人,垃圾少,工作清闲稳定。”

扫了三四年大街,吴文坚慢慢发现,县城垃圾渐多,工作量陡然增大。再后来,吴文坚等壮小伙,被领导安排了“特殊任务”——偷倒垃圾。

吴文坚称之为“打游击”:白天踩点,晚上行动。“点”,一要离县城近,二要周边无人居住,三要能开进拖拉机。行动,在夜色掩护下速战速决。怕被人发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个点倒一两次就再不敢去。

有天晚上,已经10点。正在偷倒垃圾的环卫工们,被前来甘蔗林巡看的村民发现。“干什么的!?”一声大吼,环卫工们吓得落荒而逃——3车垃圾,才刚刚倒了半车。

从“城市美容师”到担惊受怕的“游击队”,吴文坚着实憋屈,憋屈背后则是无奈。

“以前,垃圾处理根本不是问题,果园农田争着抢着拉去沤肥;后来,生活好了,包装袋、塑料瓶等越来越多,杂七杂八,既难分解又难分拣,白送给农民都不愿意要。”县环卫站站长施培杰说。

随着城区建设规模扩大、人口数量增多,垃圾产量大幅上升。“上世纪80年代,县城垃圾日产量才十来吨。到90年代末,猛增至六七十吨,每年还以5%至8%的速度增长。”垃圾增长之快,让县环保局党组副书记陈洪为惊讶不已。

堆积成山的垃圾,总得有个去处。丢哪儿?

一开始,县环卫站在城郊殡仪馆附近找了几亩地做填埋场,没多久就填满了。垃圾太多,处理简单,又无法及时清运,填埋场臭气熏天。附近居民受不了,抬来电线杆卡住门口,阻挡垃圾车进场。

广西横县民族中学学生在检查值日生垃圾分类是否正确。

“上山下乡”,成了不得已的选择。

然而,“游击战”越来越难打。偷倒再隐蔽,总有被发现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村民,知道了是环卫站“干的好事”,冲突时有发生。

“运气差时,被村民抓住围住骂娘,轻则清理现场,重则扣车、赔钱,实在丢丑。”令吴文坚印象深刻的,有两次。

一次,几个同事拉着3车垃圾,来到马岭镇清泉村。还没来得及倾倒,就被闻讯赶来的七八位村民围住。“县城产的垃圾,凭啥拉来臭我们?”“人扣下,车砸了!”好说歹说,赌咒发誓永不再来,村民才放行。

另一次就没这么走运,两辆垃圾车在云表镇某村屯被村民扣了几个月。最后,靠县公安局出动警力,才将车开了回来。

“今天的垃圾倒出去了,明天的不知往哪儿倒。活,越来越难干。”吴文坚说,这种“清洁城市、污染农村”的做法,大家伙心里都不好受。

受累,受惊,还受气,不少环卫工人难以忍受,辞职走人。

进口,越来越大;出口,越来越紧。堆“圾”成山,成了常态。

依山傍水的清秀小城,“被垃圾搞得邋里邋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