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下午3点整,清脆的放学铃声在大运河支流八段河水面上飘荡,家长们从四面八方划着船会聚到一艘写有“微西小学”字样的船边。校长王升安和妻子曹桂英站在船头,微笑着向带走孩子的家长挥手。3年前,微山县高楼乡微西村微西小学,终于从漂泊了近40年的平板船搬迁到了陆地上,教师也从两人发展到五人,教学条件自此大大改善。
在宽敞的教室里王升安给孩子们上课,课堂的气氛非常轻松活跃。 (本版图片摄影 本报记者黄广华)
本报记者 黄广华 汪泷
见习记者 马云雪
整齐的平房
代替了漂浮的教室
初夏的清晨,王升安像平日里一样,早早地站在微西小学的船头上,等候着家长划着小船把孩子们送到学校。
在船校的外墙上,大大地写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当有人问起墙上这一行字时,王升安总是笑呵呵地说:“我还真就靠着这句话撑过了四十年。”
2014年4月28日,王升安说这个日期比他自己的生日记得还准。那一天,他终于告别了一站就是三十六年的船上教室,微西小学在岸上的新校舍正式竣工了。
每天下午放学,王升安总是看着孩子们完全离开才放心。
“曹老师最清楚,我有多爱这所‘新’学校。”“曹老师”是王升安三十多年来对妻子曹桂英不变的称呼,这个身高一米五多的普通妇女,陪着王升安在微西小学当了近四十年的民办教师。
“2013年4月,他去县里汇报工作,当天就得到了要在岸上建新学校的批示。”曹桂英回忆说,批示下来之后,王升安天天站在船头上盼着工程队来。因为岸上建新校舍首先要垫高,县里为此用了4个月的时间运来了4000多吨废石渣,硬是把船校旁的一块低洼地垫高了近两米。
王升安告诉记者,2001年,为了让孩子上岸读书,当地教育部门和微西村联合在湖里泥沙垒砌的桩台上面建起了学校。但是由于桩台四周都是水,这个在桩台上的学校墙体很快就出现了开裂,学校又不得不搬回到船上。
曹桂英正在指导孩子们上计算机课。
在新学校建设的那些个日子,王升安每天不上课的时候就跑到工地看,一块砖、一个插座他都要和工人说一说,曹桂英就笑话他没出息,天天仿佛离了学校就过不下去似的。
新校舍占地700多平方米,整齐的平房代替了漂浮的教室。200多平方米的小操场好像比湖水还宽阔,孩子们围着篮球架像鸽子般欢乐地玩耍。
上岸这三年
终于脱下了救生衣
老船校实际上是一艘水泥船,停靠在湖边,长约30米,宽约8米,这是2014年以前船校上课的地方。岸边新校舍的建成,让孩子们离开了老船,船校改造成两间教师宿舍、一间会议室、一间餐厅、一间活动室。
新校区紧挨着船校,学生们下船后需要经过老船校到达新校区,所以和往常一样,孩子们还是身穿救生衣,而王升安戴着茶色眼镜,穿着干净的白衬衣,1米80的个头,身边站着妻子曹桂英,每天都会早早地在船校上等待着。
在王升安的记忆里,船上的微西小学承载了他对教育事业太多太多的艰难与执著。
1989年,一场大风让他把对孩子们的生命安全认识提到了制高点。“那是农历三月三,在我们湖上有说法,每年那天都会刮大风。”但那年的大风来得特别猛,巨大的风浪把几十米长的船校几乎吹翻过来。
看到船上几十个孩子胆战心惊的样子,王升安凭着自己的水性跳进湖里想要固定住锚,却没想到生生被船拖行了两百多米,上岸之后的他已经满身都是血道子。说着,王升安掀起裤腿。记者看到他的右腿膝盖上还有一道小拇指粗的伤疤。
在船上上学,不方便的地方还有很多。“一有船过,船校便摇来晃去,而且因为发动机噪音巨大,过船的时候授课总要被打断。”王升安说,每逢下课,他和妻子几乎不间断地站在船校两头看着每个孩子,“生怕一个不注意,孩子掉到了湖里。”所以,救生衣是每个孩子每时每刻必须随身穿戴的标配。
十里八乡的渔民
都认识这位王老师
如果说船校的时代里,靠的是王升安与曹桂英两个人的坚守,那么登陆后的微西小学,则不仅仅是硬件上的提升,“2013年、2015年分两次考来了三位老师,学校终于可以把课都开齐了,而我和曹老师也算松了一口气。”王升安说。
上午第四节课,在一年级的教室里,语文老师张亢正教孩子们课文《咕咚》。而在隔壁的二年级教室,教数学的崔恒国则正给孩子们批改作业。
和他俩相比,曾在船校上教过半年书的郑婷对这四年的变化可以说是印象深刻。“那时候船上就一台多媒体,我和王校长、曹老师只能轮流用。现在你再看看,每间教室里都有一台,而且微机室、图书室一应俱全。”郑婷说,再加上两位新老师到来之后,他们这个教师团队不仅把国家规定的课程全部开齐,还能利用这些功能教室给孩子们开展课外活动。
40年风雨兼程,已经59岁的老校长王升安还有一年就要退休了。如今有了宽敞明亮的校舍,设备先进的多媒体,供孩子玩耍的玩具……王升安很知足。在王升安夫妻俩的努力下,年年全乡统考,他们的学生都名列前茅,微西村共考出了40多个大学生,全都是他们的学生。
王升安1978年春高中毕业就来到了“船校”——微西小学当起了民办教师,然而两周之后,王升安接到通知调到陆地上的永胜中学任教。让王升安没有想到的是,到中学上班的第三天上午,他在船校的46名学生全部来到了永胜中学,齐声说:“我要我们的王老师,不然我们就不走了。”稚嫩却又真诚的童音,泪流满面的样子……王升安拉着他们的手说,“我跟你们一起回去,再也不会离开。”
王升安说,“现在我走到哪儿,十里八乡的渔民都尊敬地喊我一声‘王老师’,我就觉得这四十年坚守得值!”还有一年退休,王升安看到现在的样子很知足,但“一桩未了的心愿”在他的心中越来越沉重起来——现在微西小学只有一、二年级,升三年级时就要到很远的地方上课。他希望还能有新的老师来到微西小学,能再开个三年级甚至四年级五年级,让这里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接受更好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