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动机 扫二维码如今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菜市场买菜、在商场购物、在饭店就餐、外出乘坐出租车……可以说,二维码已经覆盖了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在电子支付时代,二维码为群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不可否认的是,与方便快捷同行的,是无处不在的扫二维码骗局。现实生活中,扫二维码陷阱有多少?《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现如今,人们在做很多事情之前都习惯于扫一扫二维码,殊不知这背后暗藏陷阱。 与二维码有关的违法犯罪现象,具体情节或许并不严重,但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却越来越常见。 资料图:3月1日,浙江杭州一位市民通过扫码租借生活工具。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图文无关) 扫完发现并非付款码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贾女士在旅游时就遇到了二维码诈骗。 去年12月,贾女士去唐山玩。返京那天,贾女士与朋友拦了一辆出租车赶往高铁站。 “车费是45元,我们给司机现金,他说找不开。当时时间比较紧张,我们便提出电子支付,司机说扫码就好。于是,我便扫了副驾驶门把手上的二维码,司机也一直在扭头看着我付款。支付完毕,我让司机确认收款时,司机说没有收到,并问我扫了哪里的二维码。看我指着车门把手上的二维码时,司机露出一脸无辜的神情,表示这并不是付款码,也不知道是谁什么时候贴上的。”贾女士说。 无奈之下,贾女士又给司机转了45元车费。 “我感觉这就是个圈套,如果说后座的二维码是乱贴的,司机不了解情有可原,但是副驾驶的位置上贴了二维码,司机难道真不知道吗?如果不是怕耽误了行程,我一定会和司机把这件事掰扯清楚。可能他就是看我们是外地人还着急赶车,所以才故意这样做。”贾女士说。 事后,贾女士对这笔转账进行了举报,但是时至今日已有半年时间,网络平台仍没有给任何反馈。 经过这件事,贾女士对扫二维码存有了戒心。她观察后发现,被动扫二维码可谓无处不在。 贾女士告诉记者,她在微商群里经常看到有陌生人发红包,求其他人扫二维码对产品进行宣传。 “有一次我扫了二维码后,发现连续跳转了好几个页面,我感觉不对劲,就立刻退出了。”贾女士说。 不仅是网上,现实中也有邀请人们扫二维码的现象。 “在北京市昌平区一个小区的门口,经常会有不同的人找周围群众扫码,如果扫码成功,这些人便会赠送毛绒玩具。现在想来,我觉得这也是在利用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诱使人们扫二维码,不知有何目的。”贾女士说。 资料图:一些求职者在招聘会现场扫二维码查询工作岗位。张斌 摄 (图文无关) 骑共享单车扫码被骗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张先生也遇到过扫二维码被骗的情形——因扫了共享单车上假的二维码被骗走99元。 “三个月前,共享单车刚开始流行,那时候车没有这么多,而且也没听说共享单车二维码骗局,所以根本就没这个防范意识,结果就中了套路。”张先生说。 据张先生回忆,当时天比较黑,他准备去超市购物,恰好看到路边有一辆共享单车,便兴致冲冲地扫码,但是手机软件并没有跳转到正常的密码页面。 “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还给客服打了电话。客服说,后台显示该账户并没有支付押金的记录。于是我又扫了一遍,发现还可以继续付款,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张先生说。 尽管被骗了,张先生仍然一头雾水,不知道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经过长时间仔细研究之后,张先生才发现,原来车后座的二维码已经被人用一种近乎于完美的方式刮掉,然后用一张透明的二维码贴纸掉包。 “这件事主要还是由于自己粗心大意,网上转账是实时到账,没有追回机制,所以只能认栽。一般共享单车都有两个二维码,自那次被骗以后,我都是从客户端进行扫码,再三确认后才会转账。”张先生说。 资料图 。(图文无关) 地铁里也有扫码诈骗 孙先生在北京经营一家广告公司,他曾在地铁上遇到过二维码诈骗。 “有一次坐地铁,一个学生模样的人拿着二维码求扫。他声称自己和同学正在创业做一个项目,开发了一个软件,下载流量只需3M左右,需要有一定下载量才能获得投资。”孙先生说。 孙先生说,他当时毕业没多久,深知创业的艰辛,就想帮帮对方。 于是,孙先生扫了二维码,按理说应该弹出一个应用平台的下载页面,结果弹出的是一个杀毒软件提醒有病毒和危险性的链接。 “到了这个时候,对方还在巧舌如簧地对我说,现在是测试阶段,其实没有任何问题,可以下载。那时候,我的态度已经很坚决了,于是他便悻悻地走了。”孙先生说。 孙先生告诉记者,他平时很注意扫码安全,但是没想到现在的骗术如此高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已经学会打感情牌,利用别人的同情心。 “后来315打假的时候,我看到官方公布二维码骗局,有一个便是在地铁、公交上求人扫码,然后手机便会被植入木马程序或是跳转到钓鱼网站,银行卡等会被盗刷。我真的特别庆幸手机有一个杀毒软件,不然那次一定被骗了。”孙先生说。 办理信用卡险些中招 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曲女士曾与二维码诈骗惊险地擦肩而过。 “有一天逛街时,我发现某座商厦前的空地上搭了一个挺大的展台,旁边立着办某家银行信用卡送豪礼的展板。那段时间,我正好想去这家银行办张信用卡,所以就过去看看有什么优惠活动。”曲女士说。 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发现曲女士有办卡意向,便热情地围过来给她介绍相关业务,并问及是否有这家银行的储蓄卡,如果有的话,就算尊贵客户,在办信用卡时可以提高信用额度,并且同时可以送很多礼物,包括电磁炉、高档皮具等。 “当时我真的很心动,因为送的礼物都是正规品牌。不过,他们让我扫二维码进行相关信息填写时,我有点怀疑,因为一般流程都是要进行照片采集然后进行信息录入。对此,他们解释说现在是电子办公,自己提交信息,银行审核比较快。”曲女士说。 曲女士扫了对方提供的二维码后,页面自动跳转到这家银行的页面。 “要求我输入原有的储蓄卡号、身份证号、办卡预留电话以及详细地址。这时我产生了质疑,为什么办新卡要把旧卡的信息输入这么详细,并且扫他们提供的二维码打开的并不是我原有的银行App。于是我问他们一些详细问题,包括他们是哪个支行的、工作号是什么。在详细询问后,这些工作人员支支吾吾,并且态度开始急转直下,表示既然不相信,办不办都可以。”曲女士说。 如此情形下,曲女士当即离开。 几天后,曲女士到上述银行网点办信用卡时,向工作人员提及了那天见到的情形。“工作人员告诉我最近并没有做活动,也许是一些人利用二维码诈骗。”曲女士说。 |
相关阅读:
- [ 05-18]“扫码打赏”餐厅服务员现象引争议 员工主动性提升
- [ 05-16]西岸·有态度:"扫码打赏"提升服务质量,靠谱吗
- [ 05-16]西岸·有态度:“扫码打赏”提升服务质量,靠谱吗
- [ 05-15]扫码的顾客 遭到了无形的"道德绑架"
- [ 05-12]扫码付小费 打赏别成讨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