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际> 博览 > 正文

IMF称亚洲"未富先老"建议让非洲人移民 英媒:不靠谱

2017-05-28 15:29:57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英媒称,生育率剧降可能导致亚太地区未富先老,有人建议让亚洲吸收非洲移民,但其复杂性和难度让这种建议难以实施。

据英国《金融时报》5月22日报道,目前可能还没有人支持这种看法,但最近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两份报告显示,新兴世界很多经济问题的一个可能解决方案是:大量人口从非洲移民到亚洲。

IMF本月公布的最新《亚太地区经济展望》警告称,由于生育率大幅下滑,亚太地区可能会“未富先老”,这可能会让该地区的状况远远不及发达国家,至少后者在变老之前变得富有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4月发布的一项有关非洲的研究报告总结称,非洲大陆无法复制亚洲脱贫过程的关键原因是其“人口特征转变的缓慢速度”,即出生率仍然过高。

报道称,从理论上来说,帮助一举缓解这两个问题的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是,让较年轻的非洲人口大规模向东移民,不过与此相关的复杂性和难度让这种做法几乎无法想象。

《金融时报》报道称,有人担心亚洲(尤其是东亚)人口快速老龄化可能产生的影响,这种担忧并不新鲜。一年前,美银美林估计,到2050年,全球80%的老年人将生活在新兴市场,主要是亚洲,发展中国家不仅在重走发达国家的老路,而且速度显著加快。同时,今年2月,渣打银行的预测显示,到2050年,韩国、新加坡、泰国和中国等国领退休金的人口比例将高于多数发达国家。

IMF的最新分析指出,亚洲国家在工作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见顶时的富裕程度,可能会远远不及发达国家。“亚洲很多地区拥有相对较低人均收入的人群迅速步入老龄,适应人口老龄化对亚洲而言可能格外具有挑战性。”

IMF预测,到2050年,整个亚洲地区的人口增速将降至零(日本已变成温和负值),生育率将降至1.83(目前为每个女性生育1.98个孩子),预期寿命延长速度将放缓。

IMF亚太部门主管拉尼尔·萨尔加多补充称:“从全球来看,亚洲正从全球工作年龄人口最大贡献者变成导致全球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数亿人。过去几十年,亚洲大大受益于人口特征趋势。亚洲很多地区(特别是东亚)收获了‘人口红利’,因劳动者数量增速超过受抚养者数量增速,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对于亚洲很多经济体而言,这种人口红利即将终结。”

《金融时报》报道称,一些问题值得注意。这份分析基于13个亚太国家,不包括一些生育率非常高的国家,例如阿富汗、巴基斯坦、柬埔寨和老挝以及中东国家,中东至少有一度曾被视为亚洲的一部分。另外,最近几年,全球人口增速预测往往被上调,而不是下修。然而,IMF相信,这些人口特征动向将导致该组织研究的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速放缓。

《金融时报》报道称,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出现:东亚国家选择向大规模移民敞开大门,以推动经济增长。但如果这种不太可能的情况真的发生,那么IMF的另一个团队或许能够指出应该从哪里引进移民。

IMF的非洲部门担心,非洲将难以仿效亚洲走过的道路,因为非洲的出生率仍然过高。IMF在《就业和生产率的结构性转变:非洲能期待什么?》中总结称,“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将无法像东亚国家在过去20年所做的那样,通过制造业实现转变”。

分析称,在亚洲制造业热潮兴起(吸引劳动者到高生产率行业)时,由于劳动力增速较低,生产率最低行业(主要是农业)吸纳的就业比例大幅下滑。然而非洲的情况有些不同,2000年至2010年,东亚劳动力年增速达1.2%,南亚是1.7%,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为2.6%。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年龄中值为18岁,比第二年轻的南亚小7岁。IMF表示,非洲进入工作年龄人口的年轻人数量,将在未来数年持续增加。

IMF表示,人口特征没有转变意味着,即便非洲即将出现东亚过去20年那样快速且劳动力密集型的私营部门增长热潮,类似的就业转变也不可能出现,因为在仅能糊口的农业等行业工作的人口不太可能减少,企业将无法吸纳同样比例的劳动力,因为劳动力太多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