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辛识平:绿色消费,从点滴做起

2017-05-28 14:28:47 辛识平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题:绿色消费,从点滴做起

5月26日,中央政治局围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在主持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此提出6项重点任务,其中一项是倡导推广绿色消费,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些部署和要求,很有现实意义。

“风俗,天下之大事也。”2013年初,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针对“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作出重要批示,振聋发聩地提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与此同时,民间自发的“光盘行动”蓬勃兴起,社会各界纷纷参与,铺张浪费现象受到有力遏制。4年多来,在大大小小的餐馆里,在校园、机关单位的食堂里,浪费粮食的“剩男剩女”少了,盆干碗净的“光盘侠”多了,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社会共识被重新唤醒和树立。

有道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难以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媒体调研发现,餐桌上的浪费依然触目惊心。在不少餐饮店,“光盘行动”的热度减退了,“半份菜”也消失了,大吃大喝的“剩宴”又开始回潮。在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炫富攀比的风气仍然存在,成为一些农民脱贫致富的“拦路虎”。据估算,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高达2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除了“舌尖上的浪费”,包装浪费也很严重,一些消费品在包装上里三层、外三层,严重浪费资源。数据显示,我国快递包裹去年一年所用胶带就可绕地球赤道425圈,产生的垃圾量达数百万吨。

这些数据令人心情沉重,既说明了转变社会风气的艰巨性、复杂性,也警示着人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绝不能搞走过场、一阵风,要抓就要一抓到底,要做就要善始善终。须知,抓而不紧,抓而不实,抓而不常,等于白抓。一旦出现反弹回潮,负面效应更大。尚俭戒奢,是一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较量,唯有时刻绷紧倡导节约、整治浪费这根弦,让“光盘行动”驰而不息,让移风易俗持之以恒,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一点一滴抓出成果,积小胜为大胜。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厉行勤俭节约,也需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次破旧立新的变革,树立新的价值观、生活观和消费观。“光盘行动”在一些地方遭遇波折、浪费现象有所抬头背后,往往存在重虚荣、讲攀比的“面子文化”,忽视环境和资源的不当认识,盲目跟风的从众心理。要切实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媒体报道、制度引导、监督约束等各种方式,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大力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文化和生活方式。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古往今来,节俭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风尚,留下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历史警思。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语境中,选择勤俭节约,意味着对生态环境的珍爱、对自然资源的珍惜,意味着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关系,追求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勤俭节约之路,蕴含着现代文明理念,引领着绿色消费潮流,是人的现代化的一条阳光大道。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在传统文化中,端午节素有防病除疾、扶正祛邪等内涵。端午节前夕的这次政治局集体学习,向社会传递出推动绿色发展、共筑生态文明的鲜明信号,向环境污染等发展积弊发出了攻坚令。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践行者、推动者。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做起,推广绿色消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都应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