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西篇】花为媒 助力乡村游 拉长产业链

2017-05-26 16:03:29 邹晓华 来源:中国江西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初夏,处处是花的海洋,郁金香、栀子花、百合花等各类“花节”轮番上演。“赏花经济”如今成了乡村旅游的重头戏。赏花由单一春季的“一次性买卖”,到各地整合花卉资源,进行夏秋冬三季“赏花经济”的开发,形成了常年赏花态势。“赏花经济”以花为媒,结合乡村旅游模式拉长产业链,成为我省绿色产业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

“赏花经济”拉长产业链

近日,宜春市袁州区南庙镇梅花村,百亩格桑花竞相绽放,绚烂缤纷,不仅提升了村里的“颜值”,还增加了人气。每天能吸引几千人前来游玩,照片美翻了朋友圈。

一名外省游客称,以前格桑花只能在西藏高原地区才能看到,没想到宜春也有。记者了解到,如今赏花不再是春季的“一次性买卖”,省内各地整合花卉资源,进行夏秋冬三季赏花经济开发。宜春月山花溪谷负责人邹荣称,他们今年打造2000亩四季花海,在油菜花谢幕之后,郁金香、鲁冰花、月季、百合花等相继开放,由“一季花”迈向“四季景”,形成了常年赏花的旅游经济。

“现在通过花海带旺人气,通过人气带旺餐饮业,培训、体验式消费和采摘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了一个体系。今年观花门票收入加上餐饮、采摘,要突破1000万元。”邹荣表示。

无独有偶!峡江县水边镇的千亩栀子花吐露芳香,每天都有2000多人进园赏花。基地相关负责人周立勋告诉记者,除了赏花的“眼球经济”,栀子从花到果实全都是宝,可以加工成栀子茶、栀子酒、香料等十几种产品。周立勋介绍,基地有数百亩栀子花,现在每亩黄栀子产量在600公斤左右,年产值240万元左右。下一步,基地正在尝试做一些花茶、花蜜,延伸栀子花的产业链。

有些地方看到“赏花经济”有前景,纷纷一拥而上,盲目跟风种花,专家指出,有一些地方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发展“赏花经济”首先要看是否有这个基础,再结合本地的地理环境和条件,种植合适的农作物,要找准自己的特色,不能别人种啥我也种啥。

此外, 记者了解到,围绕赏花旅游,各地正在打造特色餐饮住宿,增加产品加工体验,开发以花为主的创意商品。据统计,全省具备一定规模的赏花地超过60处,其他各类赏花点1000多个。相关数字显示:去年,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共接待赏花观景游客超过2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7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

可与打造美丽乡村相结合

如今赏花已经成为潮流,成为生产力,“赏花经济”已经是乡村旅游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专家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城市病”越来越重,人们想去乡村寻找一片净土、乐土,享受田园风光;其二,多功能农业的理念逐渐被村民所接受,一些地方开始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实现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跨越;其三,“资本下乡”也是“赏花经济”兴起的重要原因,有些地方的花田就是旅行社参与投资的。

“赏花经济”的实质是“农业+旅游”,这种新的模式有一定的市场。农业生产过程本身就可以成为一个旅游项目,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同样,乡村风貌也是一种旅游资源,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村落和乡村自然风光,对游客很有吸引力。“赏花经济”概念升温,是对乡村价值的再发现。“赏花经济”是一种“双赢”。对城里人来说,赏花游能够满足户外休闲、风俗旅游、放松娱乐等需求;对村民来说,“赏花经济”能够增加收入,也能让他们意识到,农业除了生产农产品以外,还有独特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

三农问题研究者李昌金认为,“赏花经济”可与打造美丽乡村相结合:“我很认同中国农业大学朱启臻教授的观点。美丽乡村应该是有文化的乡村、和谐的乡村、有利于农业生产和村民生活的乡村。美丽乡村不仅要注重乡村的外表美,更强调保留乡村的内在美。‘赏花经济’是一种乡村的外表美,可以将美丽乡村的外表美和内在美相结合起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