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5日消息(记者杜金明 姚美先 宁波台记者 吴巧 吴福明)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近日发布的报告说,受调查的35家企业中,有一半的企业创新面临最大的难题是人才短缺。宁波的制造企业,对此有怎样的切身感受?《中国制造2025样本调查》第四篇:企业创新转型为什么最缺人才? 记者一行走进宁波北部的县级市余姚,这里有一家专业研发多关节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宁波普利达智能科技应用有限公司。成立短短四年,他们已经为多家知名企业提供了100多套个性化“机器换人”方案,在业界小有名气。然而,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公司董事长赵志辉发现,他们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成了眼前最棘手的问题。 赵志辉告诉记者:“这边毕竟是小地方,这方面人才最多的是深圳、上海、昆山。同样的人,在昆山工资是8000(元),在这就要12000(元),我们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在工厂林立的余姚,其他企业也同样面临人才难题。余姚舜宇集团是国际领先的光学产品制造商,甚至在一些细分领域独占鳌头,比如车载镜头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全球第一。舜宇集团战略发展中心主任李庆喜说,他们已经为光学领域的下一个风口——3D智能布局了很多年,但人才成了眼下最大的发展障碍。“最大的困难是人才。产业升级以后,需要更多的知识型员工参与到3D业务中去。宁波的区位优势,怎么能把更多的知识型员工吸引过来,留下来,关键是大批的工程师团队。有人叫工程师红利,怎么把这些人聚集过来,这方面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 一些企业家把“一才难求”的原因归结于城市吸引力不足,但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常伟认为,不少民营企业不重视员工培训和晋升成长,也是引才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常伟说,“(有的人)从好多公司出去以后,长达好几次就业当中,竟然没有系统的专业技能、管理思路的一些培训。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招到过经历过良好研发创新,包括理论和实践培训的人。” 看到问题,就要应对。对于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来说,用“并购”的方式有效解决了人才短缺问题。位于宁波市鄞州区的博威集团是知名的合金新材料制造商。早在2015年,这家企业就收购了享誉欧洲的高端线材生产企业——德国贝肯霍夫公司。一并被收入麾下的,是德国公司的专家团队。并购以后,企业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利用不断提升的研发能力,组建自己的研发中心。博威合金副总裁俞颖其说,研发中心有200多名员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国家认可的实验室,还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俞颖其表示,这些平台给他们招揽人才、参与国家项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比如,他们参与国家“十三五”科技项目的研发,也参与了“十一五”期间项目的研发,承担了很多国家级的项目。研发方面,自身的力量加之国外专家的合作、大专院校的合作,使他们的研发能力越来越强。 然而,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有这样跨国并购的实力。对于更多的企业来说,如何立足自身条件,解决人才难题? 宁波市鄞州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000家,他们在人才引进方面一直不遗余力。主管工业的副区长戴华祥每天都看《深圳特区报》,从中吸取经验。 “那边人才的集聚能力强。宁波人才很多,读书水平很高,出去了都是北大、清华、复旦,但出去了没回来。毕业了,最好是去国企,稳定,能留下来,不愿意到民营企业来。”戴华祥说,“我们看到,人才这一块跟珠三角有差距。” 在戴华祥看来,人才引进要从产业发展、营造政策环境等方面下功夫。“引资和引智还是有差别的。资金是跟着产业走的,人才也是跟着产业走的,但还是要通过人才引进带动产业发展,这个氛围要营造出来。” 目前,宁波市正针对相关产业酝酿专门的人才配套政策,鄞州区也考虑在宁波市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加码。戴华祥举例说,“比如买房子,在其它人才政策基础之上,我再增加补助。人才公寓怎么提供?他一个人来了,他会带同学、师弟、师妹,我们还要营造一个氛围,给他一个交流的氛围。” 政府营造的是大环境,企业的命运还是在自己手中。舜宇集团战略发展中心主任李庆喜的人才观值得企业家们思考。他说,随着公司数字工厂推进程度,整个公司的人才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以前更多的是产业工人,但越往后走,就需要大量的创新在未来的产品当中。人才需求会持续很多年,我们要投入很大精力,包括人才的培训、选拔,以及怎样能够使其更具国际视野,这些方面未来有很多工作要做。 |
相关阅读:
- [ 05-25]北外在闽建立就业实习基地 培养涉外人才
- [ 05-25]华安开展科技·人才活动周宣传活动
- [ 05-25]资金+人才,人工智能领先的关键
- [ 05-25]每年两亿专项资金 四大亮点全省首创种下“梧桐树” 吸引“金凤凰” ——我市出台系列人才政策文件解读之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