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扶贫项目选什么 农户自己说了算

2017-05-23 22:24:13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再过2个月,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嘎查的田温都舍一家就要搬进城里住上新楼房了。吃过晚饭,田温都舍又在院子里围着老房子看了一圈,这个“40多岁”的老屋无言地见证着他们一家这些年的苦尽甘来。

“我这几天还特意去环卫小区的新房那里看了看,现在已经做最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了,78平方米的楼房自己只掏了3万多块,剩下的12万元政府给补了。”说起要搬进的新家,田温都舍难掩感激之情,“我奶奶都80多岁了,要是没有这易地扶贫搬迁,她可能就享受不到这好日子了,我特意选了2楼,就是为了方便照顾爸妈和奶奶。”

田温都舍家7口人,四世同堂,然而这个大家庭曾带给他的压力是别人难以想象的。“我爸患有精神病,母亲是聋哑人,家里还有奶奶和还没上学的儿子和女儿,所有人的日常生活要靠媳妇照看,全家唯一能够挣钱的就剩我了。”田温都舍说,一人外出打零工的微薄收入只够一家人勉强解决温饱,那段日子过得看不到丝毫希望。

2016年,乌兰浩特市确定了在兴安盟率先实现“人脱贫、县摘帽”的脱贫攻坚目标,让田温都舍家脱贫致富不再是个梦。

田温都舍一家共7口人,然而他家墙上的贫困户明白卡上却只写着6个人的名字,这是为啥?义勒力特镇副镇长李海波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团:“按照精准识别时以农村居民户口簿为识别规定,由于田温都舍的媳妇户口在外地,他们家只有6口人被识别为贫困人口。”李海波说,“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第一颗“扣子”,第一颗扣子扣错了,后面肯定跟着扣错,这不仅影响政策的落实,还会带来一系列不稳定因素。”

“最开始帮扶单位想帮我们家发展养殖业,都盖起了牛舍羊舍,可家里干活的人少,养起来真担心照顾不好。”田温都舍说,没过多久,市里的“菜单扶贫”就让他有了更多的选择,驻村帮扶工作队来和他一起分析研究后,将他家的脱贫产业从养殖调整到资产受益上。

“政府把我们6口人,一共9万元的产业扶贫补助资金入股到乌兰浩特市鑫通自来水公司,每年给我们分红10800元。3年后如果不想再继续入股还可以拿回本金,发展别的产业。”分红保障让田温都舍紧缩多年的眉头舒展了,有了这笔钱,他的心里就有了底,也空出了手去外面打工。

去年年底一算账,靠着田温都舍在外干木匠活打零工,加上入股分红和各项政策性补贴收入,一年下来,全家的人均年收入达到5800多元。“穷苦了大半辈子,觉得日子没盼头了,没想到党的扶贫政策在一年之内让我们一家老小过上了好日子!”说起苦尽甘来的好日子,田温都舍的奶奶满脸的幸福和甜蜜。

“我们义勒力特嘎查正在发展乡村旅游,今年村里建了个‘开心农场’,我把家里的4亩7分地入股了,今年这一块儿还有能3000元收入,听说如果效益好还能有二次分红。下一步,我们家门口这条街要改成商业街,等手头宽裕了,我就准备在这儿开个‘农家乐’。”坐在奶奶身旁,田温都舍给我们谈起了他接下来的发展规划,对未来,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

【记者手记】

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去年年底,乌兰浩特市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按照脱贫标准,31个重点贫困嘎查村实现了高标准退出,2447户、4976名贫困人口实现了精准脱贫。

扶贫过程中,想要激发贫困户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就要最大限度地尊重贫困户意愿。乌兰浩特市将脱贫措施、扶贫项目的选择权全部交给了贫困户,提高了贫困户的参与度。根据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和贫困户实际需求制定27项产业发展目录,贫困户按照目录选择脱贫产业,最高给予每个贫困人口1.5万元的补助资金。

对于像田温都舍这样选择产业脱贫,但没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乌兰浩特市通过采取资产受益的方式发展脱贫产业,贫困户利用产业扶贫补助资金,投资入股到8个扶贫龙头企业或合作社,然后由企业按照10%至15%的比例给贫困户保底分红。

今年,乌兰浩特市继续综合施策、持续发力,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用实实在在的措施,让贫困户收获真金白银,做到“不落一村、不落一人”,全面推动脱贫攻坚再上新台阶。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胡日查 高敏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