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他们,从冰川、冻土、沙漠中“掘金”——记一群扎根荒原的科研“追梦人” 在腾格里沙漠西南边缘一高速公路边建成的尼龙网治沙方格护坡上,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屈建军(中)在与团队成员测量沙生植被生长状况(5月10日摄)。冰川、冻土、沙漠,是令人生畏的“苦寒之地”,却也是开展相关科研工作的天然实验室。在祖国辽阔的大西北,有一群寂寞的“追梦人”:他们数十年如一日,行走、蹲守、常驻在人迹罕至的高原、荒漠,扎根冷僻地,甘坐“冷板凳”,聚焦“冷门”学科,几代人接力,用知识、汗水甚至生命,不断创造出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建设立下汗马功劳,为人类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他们,就是兰州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科研工作者。新华社记者 郭刚 摄 新华社兰州5月14日电 题:他们,从冰川、冻土、沙漠中“掘金”——记一群扎根荒原的科研“追梦人” 新华社记者任卫东、谭飞、张文静 冰川、冻土、沙漠,是令人生畏的“苦寒之地”,却也是开展相关科研工作的天然实验室。在祖国辽阔的大西北,有一群寂寞的“追梦人”:他们数十年如一日,行走、蹲守、常驻在人迹罕至的高原、荒漠,扎根冷僻地,甘坐“冷板凳”,聚焦“冷门”学科,几代人接力,用知识、汗水甚至生命,不断创造出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建设立下汗马功劳,为人类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他们,就是兰州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科研工作者。 康世昌,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一次冰川科考途中,他和3名同事遭遇风吹雪。风雪如刀,眼睛根本睁不开,扎好的帐篷找不到,在冰天雪地里,4个人愣是站了整整一晚。“冰冻圈人的野外科考都可能遭遇危险,有人甚至在绝望中写好了遗书。因为热爱,我们一直坚持。”康世昌说。 赖远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研究员,被称为解码高原冻土难题的“魔法师”。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海拔4648米,是世界高原多年冻土区第一长隧道。有一次在尚未打通的隧道里对冻土取样,缺氧加上隧道通风不畅,赖远明突感头痛剧烈,呼吸困难,被送下山时还一路呕吐不止,可谓“死里逃生”。“冻土工程研究就像一座挖不完的矿山,我和同行们要挖山不止,一根筋走下去。”赖远明说。 |
相关阅读:
- [ 05-15]高校科研辅助人员生存隐忧:收入低等致行业人才缺乏
- [ 05-04]一滴血能测癌症? 科研团队回应:测的是患癌风险
- [ 05-02]国防科研战线上的一员闯将刘劲松:只有不可替代才有话语权
- [ 04-14]郭青云:30年初心不改 驻扎高原倾尽心力做科研
- [ 04-12]大熊猫 “星雅”“武雯”赴荷兰参加科研合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