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桂高铁南宁-百色线上,一辆高速列车驶经广西百色市田东县东养水库双线特大桥。王秀全 摄
新华网百色4月24日电 (聂晨静)早上8点18分,从南宁开往昆明的D3911列车驶经百色市田东县东养水库双线特大桥。此时,东养湖岸边起伏的芒果林中,一树花已谢,拇指般大的青芒上挂着点点晨露。
“今年花季时风调雨顺,看来7、8月会大丰收啊!”刚下过雨的山路有些泥泞,南宁铁路局百色车务段党委副书记陈斌一边走,一边指着漫山遍野的芒果林说。
“中国芒果之乡”田东县一片郁郁葱葱的芒果林。王秀全摄
芒果之乡:身价倍涨 成致富新路
在广西百色市田东县,这个被农业部授予“中国芒果之乡”的革命老区,以种植芒果为主导产业的乡镇有10个,2016年全县种植了30.05万亩芒果林,总产量16.3万吨,总产值达10.5亿元。
像所有山区种植业一样,运输和销路一直是摆在果农面前的两个最主要问题。南宁铁路局党委宣传部网络科副科长唐一志表示,20年前,当时被称为“国家最大扶贫项目”的南昆铁路(老南昆线)通到了田东,但由于沿线物资丰富,这条线路在开通第二年运能就接近饱和,而无论客运货运,当地仍有大量的运输需求亟待满足。
2015年12月,云桂高铁(南昆客运专线)南宁至百色段开通运营,客运集中后,老南昆线的货运能力得到释放。据唐一志介绍,为带动老区经济发展,老南昆线新增了果蔬专列。如今每个月约有60趟冷藏列车从百色东站开出,按每趟车50吨计算,约3000吨芒果、圣女果等当地“明星”果蔬源源不断运至外地。
4月,田东县芒果林长势喜人,树上结满了碧油油的小芒果。胡辉 摄
作为出入南宁与百色段的必经之地,田东县也迅速尝到了高铁带来的“甜头”。“普通芒果原来是两块五一斤,现在是四块五了,金黄芒能卖六块左右。”南宁铁路局百色工务段党委宣传助理韦森表示,高铁开通这两年,田东县的芒果卖得很好,价格也涨了。他笑言,果农发家致富盖起的三层楼房也因此被当地人称为“芒果楼”。
“去年7、8月丰收季,几乎每个从芒果之乡离开的游客,手上都提着芒果。”陈斌说,高铁给田东县带来了游客,助推了芒果种植采摘业的发展,而除了小件快递和采购商实地采购以外,当地也正在积极探索电商新模式。
高铁无轨站:打通便利出行“最后一公里”
晚上6点50分,一辆开往凌云县的大巴车停在百色站站前广场,司机王师傅正在等待今天最后一班“摆渡”客人。
打从去年底凌云县开通全国首个高铁无轨站以来,他发现,自己以前跑的凌云到南宁5小时直达快巴的生意明显惨淡了,现在出行的老乡,更倾向于先乘坐2小时摆渡大巴到百色车站,再从百色坐1个半小时高铁到南宁。
百色车站站前广场,一辆准备开往凌云县的高铁无轨站“摆渡”大巴。新华网 聂晨静 摄
凌云县,是广西西北部一个总人口40余万、县城人口约4万的国家级贫困县,县城距离百色市约80公里,地形多山。当地民众出行,只有一条弯曲颠簸的公路,长途汽车的体验令人苦不堪言。
2016年12月,本身不通高铁的凌云县做出新尝试,建立了具有购票、取票、候车、接驳和咨询等功能的无轨站点,通过专线“摆渡”大巴与百色高铁站无缝对接,使旅客更加方便进出凌云。
毕海斌在百色车站游客接驳换乘服务中心介绍高铁无轨站相关情况。新华网 聂晨静 摄
毕海斌是广西高铁无轨站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凌云县高铁无轨站负责人。他坦言,无轨站给当地民众带来了显而易见的便利。
以凌云到南宁为例,不仅时间上比以前缩短近1个半小时,而且从票价上来看,“凌云-百色”大巴费用25元/人,“百色-南宁”高铁费用62.5元/人,加起来比“凌云-南宁”大巴费用还便宜7元。
据毕海斌介绍,以前凌云县代售点每天售出高铁票10张左右,而无轨站开通4个月以来,共售掉3328张票。“这三千多张票,对于大地方不算什么,但在凌云县,能新增这么多,确实说明高铁对于当地老百姓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高铁无轨站激发出了他们的出行需求。”
“高铁大巴”的交通无缝衔接,不仅打通了边远地区民众出行“最后一公里”,也为贫困老区吸引了外来游客,带动经济发展。据凌云县旅游部门统计,今年一季度,凌云县共接待旅客62.72万人次,旅游综合消费5.07亿元,同比增长61%和72%,均创历史新高。
“走出去”、“引进来”:高铁的双重扶贫拉力
资料显示,2012年至2015年,百色站年均客流量稳定在70-80万之间,而开通高铁的第二年,客流量就激增至145万余人。这正如广西凌云县县长莫庸所说,“客从何处来”这个发展命题,直到“遇见”高铁才找到答案:客从何处来?客从高铁来。
作为西南地区“黄金走廊”的云桂高铁,一方面便利沿线地区人流物流“走出去”,助推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把更多的客流“引进来”,把旅客变为游客,发挥高铁的双重扶贫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