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人社部解析当前就业形势新亮点:开局“温暖” 稳中向好

2017-04-26 13:51:30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房小奇 陈晖  
分享到:

【一季度经济形势怎么看】

4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介绍,1至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34万人,截至一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97%,创近年来新低。“我国一季度就业实现‘温暖开局’,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卢爱红表示。

需求回暖 制造业用工企稳

“一季度,市场用人需求回暖,招聘和求职人数均有所增加。”卢爱红介绍。据人社部对100个城市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数据分析,一季度市场招聘人数同比增长7.8%,求职人数同比增长2.1%,求人倍率1.13,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06。通俗来讲,求人倍率大于1,表明市场招聘需求的增长快于求职人数的增长。

同时,制造业用工企稳。一季度制造业用工需求同比增长9.3%,高于总需求增速1.5个百分点。据人社部对5万多家企业岗位监测数据显示,2、3月份,制造业岗位数量连续增长,增幅超过岗位总增幅的1倍以上。

“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扩大就业最根本的还是要靠经济发展。”卢爱红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9%,延续了稳中向好的态势。经济和改革发展形势的向好,对稳定和扩大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从结构上看,一季度工业增速明显加快,特别是服务业同比增长7.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到了GDP比重的56.5%,吸纳就业能力继续增强。

从改革的红利来看,政府简政放权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放管服”举措深入落实,商事制度改革和税收制度改革不断推进,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特别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不断显现。

政策引领 保障重点群体

一季度,重点群体就业加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稳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1万人,同比增加了3万人,数据由减转增。

面对今年795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卢爱红表示,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概括起来有三句话——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

“当前正值应届毕业生求职就业的高峰期,我们将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招聘、公共就业服务的活动,加大这方面的力度,促进更多毕业生在离校前实现就业。”卢爱红说,“与此同时,鼓励支持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健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进一步畅通就业渠道。”

在“三去一降一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形势下,今年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还需要安置职工50万人左右,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为了妥善安置去产能分流职工,卢爱红表示将鼓励企业内部分流,支持企业通过内部调剂,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对企业在内部转岗安置职工中开展转岗培训和创业培训的,通过专项奖补资金予以支持,同时还将促进职工转岗就业创业,并对就业困难人员强化托底安置。

破解矛盾 拓展就业新空间

就业既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的底线。尽管开局“温暖”,今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总量压力仍然较大: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在1500万人以上,其中高校毕业生795万人,达到历史高位,占到了新成长劳动力的一半以上。此外,还有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300多万人,也需要在城镇有一定的就业空间。

同时,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所需的高层次和技能人才缺乏,一线员工也不好招,这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大龄低技能劳动者和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增多,化解产能过剩职工安置任务也十分繁重。

“针对当前就业形势及其发展趋势,要继续稳住就业基本盘,进一步改善民生;针对部分地区、部分行业、部分群体在就业中面对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措施,抓好重点群体工作,防范失业风险,守住底线;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适应新兴业态和新就业形态发展,完善就业措施,拓展就业新空间,形成就业新动力,进一步激发就业市场活力,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刘燕斌指出。

卢爱红表示,要切实抓紧抓好新政策的配套落地,同时加强就业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同配合,强化对创业创新的鼓励支持,扶持新就业形态发展,强化职业培训和公共服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